在就業市場的多元格局中,零工群體被稱為“靈活因子”,在促進就業、活躍經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他們也面臨著職業風險高、薪酬保障難、法律意識弱等諸多困境。今年以來,柯橋區聚焦這一群體的急難愁盼,以創新思維和務實舉措優化零工保障機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業服務提質增效“成績單”。
“這次受傷,多虧有了靈活保險,才不用為賠償的事煩惱。”前不久,我區一家印染企業的女工粟大姐在工作中受傷骨折,由于參加了“會員制商業工傷保險”,已經年滿60周歲的她在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資的基礎上,還獲得了3萬元的工傷賠償金。
據悉,傳統的工傷保險參保存在年齡等門檻限制,使得不少大齡就業困難人員(主要指40周歲以上勞動者,即“4050人員”)面臨更高的職業風險,企業用工也顧慮重重。區人社局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痛點,聯合中國人壽在我區首創會員制商業工傷保險模式,推出“按單參保、動態續保”的靈活產品,將大齡就業困難人員臨時性工作納入商業工傷保險參保范疇,破解了零工群體發生工傷后賠償主體難以界定的問題。今年以來,該保險參保企業已經擴面至500余家,覆蓋零工群體7300余人次。“大齡員工工傷賠償一直是個難題,不出事還好,出事之后怎么賠償常常容易陷入僵局。靈活保險既保障員工權益,又降低企業風險,真是雙贏。”我區不少企業對此紛紛點贊。
工程建設領域是零工群體的聚集地,他們的工資支付問題一直都受到社會關注。今年以來,區人社局主動對接工程建設領域行業主管部門,通過逐一比對靈活用工人員實名清單與工資監管系統支付數據,強化預警核查,并按“紅黃綠”三色進行分級處置,同時匹配專項檢查,全力保障工程零工薪酬權益。今年3月,馬鞍街道就通過欠薪預警系統監測并核實到街道內一家建筑公司存在欠薪情況,于是,該情況先后觸發黃色、紅色預警,執法人員最終對其進行處置,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對該公司行政處罰22000元。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區累計核查在建項目276個,欠薪案件同比下降23%。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區人社局線上線下發力,開展政策的廣泛宣傳,一方面借助政策云直播等渠道,對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工傷認定等零工群體權益保障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重點解讀;另一方面,組織勞動監察員、仲裁員送法進市場、進工地,讓零工群體不僅了解自身權益,還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今后,我們將繼續創新,不斷完善零工保障體系,為零工群體創造更加公平、公正、安全的就業環境,推動就業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許鏡蕾/文 楊洋/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