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條線路、59座車站精心設置公共藝術品,金陵韻味、紅樓文化、寧人偉業、石城印象等特色主題線路精彩紛呈……在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南京地鐵始終秉持“讓城市更美好”熾熱初心,不僅鑄成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動脈”,更將古都歷史文脈與現代科技創新“串珠成鏈”,打造金陵川流不息的人文風景。
“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之金陵四老書法專列
5月20日,南京地鐵“六文融合”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項目發布會在地鐵大廈舉辦。南京地鐵集團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新華網江蘇有限公司、南京市檔案館、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南京市文投集團、南京市博物總館等七家單位現場簽約,攜手共繪南京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美好藍圖,共同見證南京地鐵文化品牌建設邁入全新發展和生態共建階段。
活動現場,南京地鐵聯合江南時報社共擎文化創新之筆,立足小紅書等新興媒體矩陣,同繪展現世界文學之都魅力的“文化長廊”。此前,江南時報社與南京地鐵曾成功在全國首創2023、2024年兩屆“南京地鐵掛春聯”等極具影響力、傳播力的文化IP活動。如今雙方再度攜手,將深度發揮文化資源、創意經驗、傳播平臺優勢,圍繞南京地鐵一號線開通2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創意活動,擦亮世界文學之都的靚麗品牌。
此外,南京地鐵還聯合戰略合作單位、融合AI技術發布“0號員工數字人小飛”、“跟著地鐵AI游南京”數字平臺及“梔子花開端午節來”主題專列等項目,將為南京地鐵乘客以及來寧旅行的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讓地鐵成為彰顯古都魅力的“文化長廊”、服務市民生活的“精神家園”,攜手助推南京建設“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
回顧發展之路,近年來南京地鐵深耕文化鏈延伸,積極探索“地鐵+文化”的融合發展路徑,開展“地鐵+六文”建設,即文學新領域、文藝新空間、文旅新體驗、文娛新活動、文創新產品、文宣新通道,從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到以文興業,將地鐵轉變為公共服務、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的融合體。其中,“地鐵+文學”巧妙融合地鐵站名與歷史典故,特別邀請江蘇書法名家撰寫站牌名,結合特色文化活動彰顯世界文學之都的文脈悠長;“地鐵+文藝”充分利用車站、車廂等空間,結合文化展覽、藝術展示等多樣形式建設沉浸式藝術體驗空間;“地鐵+文旅”通過場景設計精心打造珠江路“糖果車站”、張府園“助殘愛心站”等系列特色“打卡點”,有機串聯起各類特色景區……
“當千年文脈遇上現代軌道,必將迸發璀璨火花;當文化創意融入城市交通,定能創造非凡價值;當各方力量匯聚共同事業,終將書寫精彩篇章。”本次戰略合作標志著南京地鐵文化建設進入政企聯動、資源共享的新階段。未來,首批參與簽約的七家單位將與南京地鐵聯合打造“地鐵+六文”城市文化新名片,通過共同開發系列IP、策劃專題活動、舉辦文化展覽、打造主題車站、建設數字平臺等多元方式,全方位展示南京歷史文化魅力。
江南時報記者 姬傳濤 攝影 張睿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