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性筆組裝AWM-狙擊步槍,90%超高仿真度,可發射,在學校就能做。”《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在某社交平臺展示的視頻里看到,3支普通的中性筆被拆解成筆桿、彈簧、筆芯、筆帽等零部件,在博主的重新組裝下,不多時,一把迷你“筆槍”便完成了。
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以“用中性筆做一把槍”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搜索結果里熱度最高的視頻點贊量高達40多萬,評論過萬條。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稱教程的視頻在標題、簡介中特意標明“在學校就能做”,還有的視頻聲稱這是“好玩不傷人”的文具改造。
然而,“筆槍”若使用不當,則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根據公開信息,已經發生過男孩自制筆芯彈射穿自己眼角膜的案例,還發生過男孩手掌被同學“筆槍”彈射插入筆尖的事故。
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取材容易制作方便
未成年人跟風效仿
“怪不得我看見我兒子沒事就拆筆,好好的筆讓他拆得到處都是”;
“孩子買筆,都是一盒一盒地買,家里到處是筆芯和管身,都是分離的”;
“把孩子們教會,去學校都不用上課了,天天‘開槍戰’”……
記者注意到,在此類視頻的評論區,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孩子存在模仿視頻的行為,并對孩子們跟風制作“筆槍”表達了擔憂。
根據用中性筆組裝“筆槍”的視頻教程,原材料的獲取輕而易舉,全程只需用3支中性筆,再無其他零部件。據了解,這類中性筆是中小學生常用的書寫工具,中小學校附近的小賣鋪、文具店均可買到,平均售價2元一支,在電商平臺購買則更便宜。
社交平臺上的“改裝”教程。
記者發現,用中性筆改裝“筆槍”的教程視頻此前早已出現,只是視頻里的“筆槍”外形上不如近期流行的精致,但核心邏輯都是以文具為材料制作可發射型“筆槍”。在社交平臺上甚至出現了××軍工的視頻標簽,里面是用中性筆、圓規改裝“筆槍”、十字弩等各式教程。
有網友認為,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是這種“DIY武器”在未成年人中流行的重要原因,甚至有評論戲稱“在家成功率1%,在學校成功率100%”。
記者在采訪中也驗證了這種說法。
在浙江紹興一所學校上初一的學生李琪(化名)說:“我們班的男生天天玩這個,班主任都快被氣炸了。”她所在的班里,比較調皮的幾個男生經常下課后拿著“筆槍”互相射擊玩耍,她之前還疑惑他們怎么突然玩這個,放假時在網上偶然刷到視頻才明白他們從哪兒學的。
北京某小學四年級學生郭同學告訴記者,她前座的男生時常彈射這些自制“筆槍”,“我特別警告過他,不許拿這種‘筆槍’對著我,否則我就告訴老師。”
在浙江舟山某小學擔任六年級數學老師兼班主任的王洋(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她帶的班級里就有男生“迷上”了用中性筆組裝“筆槍”。
她非常擔憂:“因為彈簧的力量不小,所以筆芯會被射出很遠,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作為老師,肯定是會引導他們不要在教室里玩這種玩具,但他們只顧好玩,不會考慮安全問題。”
上海某小學的李老師對此深有同感,自己班上有兩三個比較調皮的男生學習網上的視頻制作“筆槍”,看著就挺危險,這種“筆槍”不應該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的。
射程可達兩米左右
可輕易擊倒塑料瓶
中性筆組裝“筆槍”的殺傷力究竟如何?
在某教程視頻中,博主展示“筆槍”成品,通常會將筆芯作為“子彈”,十厘米左右的亞克力擺件當靶子,發射之后,隔著幾十厘米的距離,亞克力擺件被輕易擊倒。在某短視頻平臺的一條高贊視頻里,博主將十罐飲料壘成小型金字塔狀,用“筆槍”發射的“子彈”可以讓最底下的飲料罐移位,小型金字塔隨即倒塌。
記者購買3支中性筆按照視頻教程將其組裝成一支“筆槍”,經過測試,射程在2米左右,發射的筆芯可以輕易擊倒一個空礦泉水瓶。
來自安徽淮南某學校的教師徐芳說,去年,在學校一間教室內,一名男生用自制的“筆槍”射出一根串糖葫蘆用的竹簽,徑直穿透了同學的作業本。事發后,她收繳了這個“神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筆槍”肯定不能算槍支彈藥或非法改裝,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孩子用它來發射一些比較尖銳的物品,還是很危險的。
不少受訪家長認為,此類用中性筆改裝“筆槍”的視頻不宜在社交平臺上傳播,平臺應加大監管力度。
“這類視頻引導很多孩子制作有傷害性的玩具,危險系數非常高。我們并不是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只是安全要始終擺在第一位。”來自廣東中山的尹先生說,他的小兒子在網上看到這類視頻后,不吸取教訓,也養成了拆裝文具的不良習慣。
還有受訪家長向記者表示:“有些視頻標題強調在學校就能做,沒考慮這東西有安全隱患?這種視頻怎么通過審核的?為什么沒有及時下架?”
中小學生熱衷改裝
看著好玩實則危險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熱衷于用文具改裝“筆槍”的多數為中小學生,家長與老師對這種危險的告誡其實從未松懈,但卻難以遏制其在校園內的風行。
江西南昌的張女士是一名五年級小學生的母親。近日,她在整理孩子文具時,無意中發現很多支中性筆已被拆解散架,起初她并未太在意,后來才知道原來中性筆可以被改裝成彈射“筆槍”。經過詢問,她才知道孩子是從相關視頻教程里學來的,并且這種“筆槍”在男孩子間十分流行。
“我問孩子這個東西射到身上會不會很痛,尤其是夏天,皮膚裸露在外,他說班上有孩子在近距離彈射時,臉部皮膚都被戳破了。我覺得這實在太危險了,萬一傷到眼睛就完了。”張女士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嚴厲禁止孩子再用中性筆組裝“筆槍”,同時立即向任課老師反映。老師隨后特意在家長群發文提醒,在班級組織學生觀看科普這類“筆槍”危害的視頻,“但還是有孩子偷偷弄,因為取材太容易了。”
實際上,由“筆槍”引起的意外事故已經發生。
“你的視頻趕緊下架吧,存在誘導孩子之嫌,我的孩子就是在學校被其他小孩用這個改裝工具傷了眼睛,正在索賠中”——尹先生這樣的發言,在某“筆槍”教程視頻下的上千條評論中,尤為扎眼。
尹先生的大兒子在午休結束后至下午課程開始前的這段時間與同學玩角色扮演游戲,嬉戲打鬧之間突然遭到一名同學用“筆槍”對著眼睛彈射。
“孩子左眼立刻出現流血癥狀。送往醫院之后,醫生診斷結果顯示,眼角膜破裂,需要緊急實施眼角膜縫合手術。”尹先生介紹說,住院期間,他的大兒子的視力一度降至0.2,被評定為二級傷殘。
“學校里玩這種改裝‘筆槍’的小孩很多。”事故發生之后,尹先生到學校查看了監控視頻,“從監控里看到,七八個男孩參與其中,我兒子躲都沒地方躲,一個小男孩拿著自制的‘筆槍’,對著我兒子眼睛發射。”提起這件事,尹先生至今仍然感到憤慨,雖然經過矯正之后,他兒子的視力已經恢復到0.8或0.9,但成年以后隨時都有青光眼伴發的可能性。
平臺應為“手工教學”視頻設立紅線
用文具組裝“筆槍”能否被簡單地定義為“文具改裝”?是否應該對組裝“筆槍”類視頻進行規制?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海濤。
任海濤表示,引導未成年人將文具改造成“筆槍”的教程視頻,從對未成年人的引導效應方面來說,應當定性為不良導向內容。這類視頻表面上以“創意手工”作為包裝,實質上可能引導未成年人嘗試制作具有危險性的物品,存在明顯的社會風險和倫理隱患。
創作者作為文具改造成“筆槍”視頻的傳播主體,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和道德責任。創作者享有創作自由,但這種自由的邊界是,創作內容不能對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產生不良影響。
具體來說,創作者應該評估文具改造過程中是否涉及危險操作(如削尖、加熱金屬)、成品是否具有傷害性、模仿者(特別是未成年人)是否可能因操作不當而傷及自身或他人等。對于可能存在危險的操作環節,創作者應在視頻中添加明顯的文字或語音警示(如“未成年人禁止嘗試”“需在成人指導下進行”等),并說明不當操作可能導致的后果。
此外,平臺在審核“手工教學”類視頻時,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界定標準,通過運用技術界定方法、制定綜合評估指標、建立專家介入機制等手段區分“創意DIY”與“危險器具”。在尊重創作者創意的同時,應針對未成年人制定特殊保護措施。例如,可以實施智能識別與彈窗提示。通過用戶畫像技術識別未成年用戶,當其嘗試觀看包含潛在風險的文具改造視頻時,系統自動彈出風險提示窗口,提醒潛在危險并建議在成人陪伴下觀看。構建專屬內容池。平臺可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定制安全可靠的內容庫,確保他們接觸到的手工創意內容既有趣味性又不存在安全隱患。這種專屬內容池應由專業團隊負責篩選和更新,定期引入新穎且安全的創意內容,滿足未成年人的創造力發展需求。
在這些玩具潮流背后,藏著不少容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以下是常見的兒童玩具“黑名單”,家里有的趕緊扔掉!
危險玩具一:“史萊姆”水晶泥
水晶泥它色彩艷麗,可塑性又強,摸起來Q彈軟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但要命的是,這種水晶泥的制作材料,含有有毒物質硼砂。
2021年,據央視報道,對網紅玩具“史萊姆”四種樣品檢測發現,這四款“史萊姆”水晶泥全都含有硼砂,而且相關劑量超標,最大超標量達到歐盟標準的近三倍。
對于成人來說,硼砂的中毒量大概是一到三克,致死量是十五克;對嬰幼兒來說的話,致死量就是二到三克;對兒童來說,致死量是五克。
有人說,只要不吃進去、用完之后認真洗手,就沒多大危險。
但問題是,很難保證孩子不把它放進嘴里啊!
事實上,國內已有多起因誤食硼砂,而造成中毒的事件發生。
江蘇宿遷一名12歲小學生因誤食硼砂,導致肚子疼,嘔吐不止,隨后被送往醫院進行洗胃,才脫離危險。
廣州市民楊女士的2個孩子,也因誤用了裝過“史萊姆”水晶泥材料的杯子,先后出現嘔吐癥狀。后經查,確認為硼砂中毒。
危險玩具二:氫氣球
2018年3月,路邊商販手中的氫氣球突然爆炸,導致一名 2 歲女童身上多處被燒傷。事后,商販溜之大吉。
氫氣球的安全風險太大,只要一點點火星,就可能引發爆炸,導致孩子被燒傷。
正是因為巨大的潛在風險,早在2006年,國家就對玩具氫氣球下發了禁令,要求以惰性氣體取代氫氣等易燃易爆充氣球。
但因氫氣成本遠低于安全的氦氣,部分商販受利益驅使仍違規售賣。家長又難以分辨氣球內氣體,這讓孩子面臨極大危險。
所以,家長能做的是,去正規店鋪購買充氣球,或者盡量讓孩子遠離充氣球。
危險玩具三:磁力鋼珠
這種磁鐵玩具能依靠自身強大的吸力,凹出各種想要的 3D 造型。
再加上“開發智力、刺激左右腦、提升動手能力”的一大堆噱頭,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入手。
然而,兒童誤吞磁力珠造成損傷的事件屢見不鮮:
貴州一個孩子在吃下4粒磁力鋼珠一個多月,發生了肚子疼,腹瀉,家長才到醫院檢查,因為鋼珠的磁力相互吸引,壓迫腸壁壞死,造成腸管7處穿孔。
南通一2歲女童肚子疼、不想吃飯,還經常嘔吐。帶到醫院檢查,醫生從她腹腔中取出15顆磁力珠……
為什么磁力珠容易被孩子誤食?
這玩意跟糖果長得太像,孩子根本不知道吃下去有什么后果,而且剛開始吃下去,不會有明顯的異常,家長也難以發現。
除了有被孩子吞咽的風險外,這種彩色磁力鋼珠也很容易引起鉛中毒和重金屬中毒,尤其是3歲以下小齡童,千萬不要接觸到這種小顆粒物品。
所以如果玩具含有細小的磁性零件,家長一定要經常檢查、及時更換。
危險玩具四:激光筆
激光筆能導致失明,這不是危言聳聽!
南通十歲男孩天天拿著激光筆對著左眼一共照了51下,每次持續2-3秒,照完后他感覺眼睛一陣疼痛,頭暈也隨之而來,眼前一片漆黑。
隨后,天天的母親帶他到醫院就診。
經檢查,天天的左眼視力為 FC/20cm,即在左眼前 20cm 處的地方比劃,天天才能看見模糊的動作。
由于黃斑區損傷,天天會出現中心視野缺損,即便后續治療,天天的視力也無法恢復如初。
與普通燈光或手電燈光的散射光不同,激光筆的光線屬于平行光,即便是投射到很遠的地方,光斑也很小,這就意味著在單位面積內的能量值很高。
一次激光照射就會對眼睛造成很大的傷害,連續多次照射,眼底黃斑區功能帶就會嚴重受損。
如此危險的激光筆,雖然早就被列入孩子玩具的“黑名單”,但還是反復在孩子身邊出現。因此,家長一定更要警惕:
家中如有工作場合需要用到的激光筆,記得隨手收好;
留意孩子是否有解除相關物品。畢竟有些學校門口小賣部,商家會給激光筆打上“小學生光學實驗”“超安全”的標簽,賣給孩子做物理實驗……
危險玩具五:水精靈
水精靈是一種彩色小珠子,放在水里浸泡后,很塊變成大珠子,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裝飾品。
它其實是一種吸水性樹脂,里面所含的丙烯腈或丙烯酸酯都有一定毒性,并不適合孩子接觸。可是,也有很多家長買來給孩子當玩具玩。
·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曾接診了一位反復嘔吐、腹大如鼓的2歲男孩。原來,孩子誤食的“水精靈”,在腸內吸水膨脹,引起“腸梗阻”。
· 延安9歲女孩楠楠用捏破水珠子的手揉了下眼睛,導致眼球晶體劃傷、感染,為保住眼球,經歷數次手術。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玩水精靈,如果皮膚接觸了要盡快清洗,更避免小齡童誤吞誤食。
危險玩具六:果味電子煙
早在2015年,浙江省溫州市一名小學老師就爆料稱,班里的許多學生迷戀上了一種會噴出霧氣的“糖棒”玩具。
這種“糖棒”,實際上就是成人吸食的電子煙。
隨后,一直有媒體曝光學校周圍的文具店、零食店將電子煙售賣給學生,其中不乏13歲以下的小學生。
而隨著一系列有關電子煙的規定落地,這樣的情況似乎并未減少。
本該銷聲匿跡的果味電子煙化身為“可樂桶”“奶茶杯”,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他們認為果味電子煙不僅不易被家長老師發現,吞云吐霧的樣子還“很酷”。
相關專家指出,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果味電子煙都屬于假冒偽劣產品,許多劣質產品甚至含有重金屬超標的成分。
建議家長還是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可疑的“玩具”,謹防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掉入健康陷阱。
現代快報/現代+綜合央視網、央視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