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一些看似平常的細微變化,很可能是潛在疾病的早期預警。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高金保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現,經常感到疲憊、頻繁起夜、腹痛不適等癥狀,常常被當作衰老的正常現象而被忽視,殊不知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及時識別這些信號,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經常喊累:警惕心功能下降
在高金保接診的老年患者中,不少人曾向子女表達自己容易勞累。但在很多時候,感覺累被視作“衰老的正常表現”,但殊不知,這可能是機體發出的嚴重警告。乏力或渾身沒勁可能是心功能下降、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腫瘤的早期信號。特別是當老年人連續兩周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并伴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癥狀時,須高度警惕心衰的可能。心衰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子女應密切關注老人的體力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帶老人就醫檢查。
起夜次數多:當心腎功能減退
夜尿增多或尿量減少,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變化,實則是腎臟健康的重要“晴雨表”。高金保曾接診過一位老年患者,每晚需要起夜四五次,家人起初以為是前列腺問題,并未重視。直到老人出現惡心、食欲不振等癥狀就醫檢查,才發現肌酐值已飆升至尿毒癥期。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腎功能減退時,不僅會出現夜尿頻繁,還可能伴隨尿量減少、貧血、頭暈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引發心力衰竭。老年人若發現起夜次數明顯增多,或尿液顏色、性狀發生改變,須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腎功能檢查。
腹痛:別輕易當成胃病
腹痛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之一,但很多人會簡單歸結為“老胃病犯了”。其實,引發腹痛的原因復雜多樣,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疾病,都可能以腹痛為首發癥狀,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腹痛并伴有意識模糊、呼吸急促等癥狀,極有可能是酮癥酸中毒發作。這種情況若未及時救治,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子女需了解老人的基礎病史,一旦發現腹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表現,應立即送醫,避免延誤病情。
頭暈:警惕腦血管疾病
“突然眼前一黑,站都站不穩。”面對老人這樣的描述,不少子女會以為是頸椎病或貧血導致。但高金保提醒,老年人突發頭暈,尤其是伴隨單側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等癥狀時,要高度警惕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被稱為“小中風”,是腦梗的重要預警信號。若能在發病后的“黃金時間窗”內及時干預,可顯著降低腦梗的發生風險。
步態改變: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先兆
走路變慢、步伐不穩、手臂擺動幅度減小,這些細微的步態變化,往往早于明顯臨床癥狀出現。研究顯示,帕金森病、腦血管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早期常表現為步態異常。比如,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小碎步、慌張步態,而腦血管病患者可能伴有肢體協調性下降、行走時身體向一側傾斜等表現。當老人步幅縮短超過15%時,跌倒風險會成倍增加。因此,子女日常可通過觀察老人行走姿態,及時發現異常并就醫評估。
來源:京九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