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兒科門診遇到不少“小病號”,癥狀都是突然出現高燒、喉嚨痛,甚至喉嚨里出現小水泡,這很可能是夏季高發病——皰疹性咽峽炎在作怪。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下面由兒科周曉倩醫生帶您了解這種疾病的典型癥狀、傳播途徑、護理要點及預警信號,幫助家長科學應對。
什么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柯薩奇病毒A型腸道病毒71型引起,潛伏期為3-5天。該病發病率高,四季散發,春夏季是流行季節,它以發熱、咽痛、口痛、咽峽部皰疹為主要特征,小嬰兒因口痛影響進食,少數可并發高熱驚厥、腦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兒發病早期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隨后出現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紅色皮疹或皰疹。
傳播與高發特征
1.好發年齡:1-6歲學齡前兒童感染后,臨床癥狀比較明顯,患兒和隱形感染者感染后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同一患兒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導致重復的感染發病。
2.季節性:四季均可發病,春夏季為主,一般呈散發流行或地區性爆發流行。
3.傳播方式: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可通過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患兒口鼻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家長需警惕這些危險信號
1.發熱:常突然發熱,多為低熱或中度發熱,部分患兒為高熱,亦可高達40℃以上,可引起驚厥,熱程2-4天;個別患兒癥狀重,多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持續發熱且不易退、易驚、肢體抖動、呼吸/心率增快等類似重癥手足口病臨床癥狀;
2.咽喉痛:孩子可能會出現厭食、哭鬧、吞咽困難、流口水等不適;
3.口腔皰疹:起初時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皰疹,周圍有紅暈,直徑約2-4mm,數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潰形成小潰瘍,多見于咽腭弓、軟腭、扁桃體、懸雍垂等部位,也可見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4.其他癥狀:可能伴有咳嗽、流涕、嘔吐、腹瀉、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全身和咽部癥狀體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
科學治療和居家護理
1.對癥治療:控制高熱,體溫38.5℃以上者,應給予物理降溫,如退熱貼、頭部冰敷、枕冰袋、腹股溝處放置冰袋等;給予退熱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口服,兩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4小時,24小時不超過4次;
2.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離,居家隔離2周;
3.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4.發熱患兒護理:衣被不宜過厚;鼓勵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勤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
5.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
6.口腔護理:飯后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7.若出現進食困難、高熱不退、高熱驚厥及精神差、嗜睡、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等情況,應帶患兒及時就醫。
通過了解皰疹性咽峽炎,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種常見的兒童疾病。保持警惕,及時識別癥狀,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可以幫助您的孩子更快地恢復健康。
文字|兒科周曉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