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來自明代洪武年間。
162顆五色玉珠,串成前后懸掛的9道玉串,垂下的玉串叫做“旒”,懸掛旒的是“綖板”,這是一頂親王禮帽,官名“冕旒”,又名“平天冠”。
這是最早的“冕”字,像是為人戴上帽子。
冕,最初是指古代大夫以上官員們戴的禮帽,后來特指帝王的禮冠。
相傳,黃帝造冕垂旒。到了周代,冕服制度初步建立。此后幾經興廢,自東漢一直到明代,冕服作為“天子”祭服,被沿用了上千年。
這是我國博物館現存的唯一一件古代冕旒實物。1971年,在山東鄒城明魯荒王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它。
藤蔑編制,表面敷羅絹,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用來穿過頭發,固定帽子。出土時,漆色多已脫落,但仍不失莊嚴。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迎來第十個兒子,不久后,他分封諸子,僅兩個月大的皇十子朱檀被封為魯王,建藩國于兗州。冊封大典上,朱元璋將這頂九旒冕賜給了尚在襁褓中的魯王。
洪武十八年,15歲的朱檀就藩兗州府。他好文能詩、博學多識,本可以留得美名,后來卻癡迷長生之術,服丹藥過度而亡。朱元璋失望又惱怒,賜給他一個惡謚——“荒”。
近600年后,明魯荒王墓出土隨葬品1100余件(組)。因為它們,朱檀的故事被重新提起。他的這些遺物,成為了后世了解和研究那個時代的珍貴文物。因為它們,那個遠去的王朝的身影,又清晰了幾分。
今晚 18:22,系列微紀錄片《國寶在山東》(第二季)即將播出第四集《明魯王九旒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