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二十二屆上海教育博覽會今年創新推出“AI教育,局長說”,5月20日起由上海16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帶領實地探訪“AI+教育”特色場景,分享各區如何以AI為引領,高質量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感受AI為教育帶來的新思路與新變革。
5月20日,“AI教育,局長說”第一站來到上海浦東新區,由浦東新區教育總督學丁黎忠陪同走近人工智能時代的浦東教育。
丁黎忠介紹,在浦東,人工智能教育不是少數學校的“試驗田”,而是覆蓋全區的“生態林”。通過區域、學校、課堂“三層聯動”體系,浦東構建了從課程開發到實踐應用的完整鏈條,讓AI素養培育貫穿基礎教育全學段。
張江高科實驗小學展區,學生在介紹校園智慧場景。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教博會組委會 供圖
在張江高科實驗小學,“AI+平臺”的泛在學習生態成為數字基座應用的鮮活案例。學校打造的“融創共生”AI平臺打破了課堂的時空邊界,學生不僅能在課后通過平臺獲取個性化學習資源,還能參與跨學科項目學習,在虛擬實驗室中完成實驗、在數字工坊里設計3D模型。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浦東新世界實驗小學展示了AI與舞蹈教學融合場景。
在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浦東新世界實驗小學的“智慧共生課堂”,AI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是深度參與教學的“伙伴”:學生在“小警察”項目中,從派出所實地學習到虛擬推演,真實與虛擬交融,拓寬學習邊界。在“Sky Dream”項目中,學生融合數學、信息、美術等多學科知識,設計飛機模型,展現科技與藝術的碰撞。
建平實驗張江中學依托5G專網和邊緣云技術,搭建智慧校園系統,實現教學全流程數智化。校內配備智能教室和機器人實驗室,校外鏈接浦東智慧城虛擬平臺,形成虛實融合的AI學習場域。
進才中學北校展區,觀眾嘗試AI輔助運動。
進才中學北校依托進才教育集團資源優勢,聚焦“AI驅動的教與學場景變革”,通過構建“技術支撐-場景創新-生態共建”三維體系,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打造了“個性化學習、智能化管理、精準化決策”的智慧校園范式。
在浦東教育的創新版圖中,“十百千”智能體體系是最具想象力的一筆。這個由區域、學校、教師三級聯動的智能體矩陣,正在重構教育治理、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的底層邏輯。區域層面,十個“區域學科教研智能體”成為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學校層面,百個“學科教研智能體”成為教學質量提升的“加速器”;教師層面,千個“個人教學智能體”成為因材施教的“好幫手”。通過智能體矩陣,浦東正在構建“教師創意設計、智能體精準執行、學生深度參與”的人機共育生態。
丁黎忠表示:“我們不是在追趕未來,而是在定義未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AI賦能的教育生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