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農民工群體尤其是大齡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正成為破解農民工就業難題的創新力量。
長期以來,農民工就業主要依賴熟人網絡,信息傳播效率低、渠道有限,同時面臨薪資發放不及時、權益保障不足等挑戰。如何打破信息壁壘,構建更高效、更公平的就業服務體系,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以前找工作靠老鄉介紹,現在用手機就能匹配到合適的崗位,操作簡單,對我們年紀大的人特別友好。”天津農民工張建國打開手機里的工人樂APP,在“找工作”一欄輸入“薊州區、瓦工、日結”等關鍵詞,當天就接到了3個匹配崗位的智能推送。
除了智能匹配,一些數字化平臺還創新推出“記工記賬”功能,實現從應聘、考勤到薪酬結算的全流程線上化管理。工時記錄自動生成電子憑證,既保障薪資透明,也為勞資糾紛提供維權依據。同時,平臺還引入靈活保險服務,讓農民工在短期務工期間也能享有保障。
針對大齡農民工的數字鴻溝問題,新一代智能服務平臺正在優化升級,通過AI語音交互、簡化操作流程等方式,讓技術更“適老化”。“深度融合AI模型,通過增加內容板塊和優化智能服務,切實提升用戶體驗,滿足不同群體,尤其是大齡農民工的多元化需求。”工人樂(天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齊偉豪說。結合《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多地加快推動“線上平臺+線下服務點”模式,在縣域、村鎮設立就業服務站,提供政策咨詢、技能培訓等支持,助力農民工就近就業或跨區域流動。
從信息匹配到權益保障,數字化就業服務正在重塑勞務市場的信任機制。電子合同存證、雙向信用評價等創新模式,既保護勞動者權益,也降低企業用工風險,為構建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就業生態提供了新思路。在數字技術與政策扶持的雙重推動下,農民工就業正邁向更精準、更普惠的新階段。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