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電動車的中場戰事里,一場關于“下一代”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響。
幾天前,智己汽車帶來其全新純電轎車L6,以20.49萬元起的權益價打入市場,亮點不在于價格下探,而在于它幾乎將所有跨代際配置一口氣下放:靈蜥數字底盤2.0、800V高壓平臺、中央大腦EEA架構3.0、全國無圖NOA、AI Agent座艙……
這臺車無疑很強,配置參數能打,產品定位清晰,對應場景也做了精細化梳理。但也正因如此,它所承載的不僅是銷量的期望,更是智己品牌必須盡快向上破圈的焦慮。
因為對于已經成立四年、交付超10萬輛的智己而言,最大的命題早已不是產品力能否站穩,而是品牌心智能否站住。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期改款
從此次發布的產品來看,雖然名字叫全新智己L6,但本質上,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期改款,而更像是一次從底層架構到交互理念的產品代際更新。
最直觀的體現是架構。
“我們用了不到5年,完成了三代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指出,“此次L6搭載的是全新一代中央大腦區域集成電子電氣架構3.0,是真正意義上具備中央大腦能力的下一代技術底座。”
通俗講,這是一種面向具身智能方向演進的軟硬融合架構,區別于當前主流的分布式控制思路。它打通了座艙、智駕、底盤之間的數據壁壘,支撐起包括智慧四輪轉向、線控制動、AI座艙等高階功能的并發處理與深度融合。
這套體系聽起來很特斯拉,但真正實現這一能力的中國品牌并不多。智己用了不到5年迭代三代EEA架構,的確算是搶先一個身位。
在這一平臺之上,智己L6實現了幾個具象化的能力突破。
首先是靈蜥數字底盤2.0,全系標配智慧四輪轉向,四驅版本實現4.39m轉彎半徑,媲美微型車。其線控制動系統還能在爆胎200ms內響應控制、后輪轉向響應40ms,覆蓋高速爆胎、四輪爆胎等極端場景。
其次,800V高壓平臺+超薄硅鋼片電機組合,賦予其11.8kWh百公里電耗和15分鐘610km續航補能的能力,四驅車型百公里加速達2.74秒,性能達超跑級別。
此外,智己L6也是業內首批標配IM AD 3.0高階輔助駕駛的大模型落地車型之一,支持全國無圖NOA與全鏈條自定義泊車功能。
這些配置,若換做傳統車企的定價邏輯,大概率會以選配項加價出售。但智己選擇全系標配,顯然是更具性價比邏輯的方式。
正如智己CMO李微萌所說:“過去我們是以技術導向為核心,今年開始,我們每一款產品都圍繞用戶使用場景進行深挖,比如防曬天幕、轉彎半徑、久坐舒適等,都是在高溫、高密度都市中反復驗證出來的真實需求。”
用一臺看似改款的車,完成一整套技術底座、場景能力和價值邏輯的重建,這種打法極不傳統。但在一眾配置趨同、體驗雷同的電車中,智己L6的確打出了自己的特色牌。
技術能打,品牌難立
沒有人質疑智己L6的產品力,產品力方面它足以與30萬元級別的電動車一較高下。但相比于L6在產品力上的“跨代更新”,智己品牌自身的成長節奏,顯然還沒有跑出同等的速度。
過去幾年,在華為、高合、極氪、小鵬等新舊勢力的頻繁刷屏之中,智己始終處于有技術聲量、缺用戶面孔的尷尬地帶。雖有上汽集團的體系背書,卻在用戶層面尚未形成穩定、明確的品牌錨點。
“我們也意識到用戶的第一認知是品牌,而不是技術。”智己CMO李微萌坦言,“所以今年智己做了很大變化,從貼近用戶的場景出發,從紅毯到改裝車,讓L6成為都市精致人群的‘時尚單品’。”
問題的關鍵在于,智己的技術跑在了品牌前面,但技術領先又無法自動轉化為品牌信任,尤其是在一個比拼認知占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品牌需要靠時間、口碑與共鳴才能獲得。
交流中,智己CTO項嬌也表示:“我們不是為配置而堆技術,而是要用下一代技術體系重構智能電車的體驗邏輯,從中央大腦到靈蜥底盤,從智能感知到AI艙感,這是一次從思維到底座的重構。”
但這場重構能否為用戶感知,以及它是否能轉化為市場認知紅利顯得更為重要。
從定位上來看,智己L6確實瞄準了中高端市場的精致都市人群,但當一線城市之外的三四線用戶還在糾結“智己和極氪誰是上汽、誰是吉利”時,智己的品牌傳播與市場普及顯然還有巨大鴻溝。
這也意味著,它必須一邊守住智能豪華品牌的人設,一邊又要將“入門即頂配”的理念往下滲透。這本身就是一個傳播難度極高的雙任務命題。
作為上汽集團“一號工程”的智己,既承載大廠資源加持的厚望,也承擔自主品牌向上的路徑試錯壓力。但眼下,智己品牌還未找到那個如同“遙遙領先”之于華為、“刀片電池”之于比亞迪的錨定標簽。這或許是它必須在L6之后解出的一道核心難題。
一次跨代嘗試,更是一場現實賭局
總的來說,在L6這款車身上,智己幾乎把能調動的一切技術資源全部壓了上去,這些技術構成了它不折不扣的“技術先鋒”身份。在一個產品周期愈發短、用戶注意力稀缺的市場里,能將“下一代”做得如此密集、系統且可落地,實屬難得。
但對于智己來說,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產品迭代,而是一場關于品牌向上、市場擴張、信任搭建的全面豪賭。
它賭用戶會買賬入門即頂配的誠意,賭媒體和行業能識別出技術含量背后的體系價值,也賭在極度擁擠的市場中,智己終于能通過這款車打響一次品牌的反攻。
只不過品牌的向上之路,沒有奇跡,只有長期主義。智己現在最需要的,或許不是再喊一次“下一代”,而是兌現一次“這一代”的勝利。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