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夜晚,霓虹便點亮湖城街巷。白日里安靜的明強路,瞬間變身煙火繚繞的市井樂園,這里的美食不僅吸引著本地居民,也讓全國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炒飯攤前,攤主嫻熟地揮動鍋鏟,米飯在鍋中歡快地翻騰;烤肉攤邊,炭火熊熊,鮮嫩的肉片在鐵網上滋滋作響,濃郁香氣彌漫四周。人們悠然穿梭在夜市小吃攤間,尋覓著心儀美食,各處小吃攤顧客絡繹不絕,叮當作響的鍋鏟聲、掃碼支付的提示音與人群的歡笑聲交織,奏響一曲活力四射的市井樂章。
城市管理服務驛站。
既維護城市“面子”的整潔規范,又保留市井“里子”的生機活力,使規范管理與人文溫度形成共振,讓城市煙火氣在有序中自然升騰,成為體現城市文化特質、激活消費動能的重要載體。如何做到精管善治讓“面子”和“里子”相得益彰成為羅甸城市管理部門的必答題。
靶向治理解困境 精準賦能開新局
“以前推著三輪車到處賣,生意好不好全憑運氣,心里沒一點底。現在政府設置安排了潮汐攤位,每天固定在這里賣,不用推來推去,客源穩定了,收入也有了保障,心里踏實多了。”欣隆鈺府臨時潮汐攤位攤主羅女士滿臉笑意,言語間滿是欣慰與感激。
城市管理,一頭連著民生冷暖,一頭系著城市秩序。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將“把城市當景區來打造”融入社會基層治理,全力在民生溫度與秩序尺度間找尋最佳契合點。
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在“潮汐攤位”開展巡查。
針對流動攤販“經營難”與城市管理“規范難”的雙重矛盾,秉持“疏堵結合、便民利民、規范管理”原則,組織人員對城區人流量、周邊居民需求、交通狀況等開展詳細調研,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精準把握民生需求。運用調研結果,巧妙盤活城區閑置地塊和邊角空間,因地制宜合理設置“潮汐攤位”,分別在居民區周邊設置應季水果臨時專營點,不僅滿足居民日常采購需求,也方便外地游客采購當地應季水果;在商業圈外圍設置集美食、兒童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夜市聚集區,為城市夜晚增添活力,豐富夜游湖城旅游經濟業態;在人流量密集的主次干道周邊設置夜市飲食攤經營點;在校園周邊200米以外設置臨時銷售點,滿足學生上下學時段的消費需求。有效引導流動攤販“退路入點”,在規定時間和指定地點規范經營。
目前,羅甸縣城區共設置14處“潮汐攤位”,其中包括2處應季水果臨時專營點、1處兒童娛樂休閑經營點、5處夜市飲食攤經營點和6處校園周邊臨時銷售點,已免費安置400余個流動攤販攤位,直接帶動800余人實現靈活就業。這一“退路入點”的治理舉措,推動流動攤販從“無序游擊”經營模式向“規范經營”模式轉型升級。
柔性執法顯溫度 暖心服務促發展
“我們店鋪空間小,只能擺幾桌,客人多的時候根本忙不過來,生意都受影響了。現在有定時臨時占道外擺經營政策,太貼心了!我們在店門口又增設了15張桌子,再也不用擔心客人沒地方坐,生意好了,心里也暖乎乎的。”安邦華城夜市燒烤店經營戶王先生對這一人性化舉措“點贊”。
服務驛站工作人員接待群眾。
城市,不僅要整潔美觀,更應充滿溫情與活力。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轉變執法理念,創新推出“柔性執法+暖心服務”雙輪驅動模式,為地攤經濟發展注入人文關懷。
在制度建設方面,秉持“設限而不設障”的管理原則,制定《夜市攤點規范經營主體承諾書》,明確“四不”經營原則:不占壓盲道、不噪音擾民、不阻礙交通、不破壞環境,允許夜市飲食門店、攤點夏季18:30至凌晨1:00,冬季19:30至凌晨1:00期間依規外擺經營;允許夜市兒童休閑娛樂攤點在18:30至22:00定點經營,對經營時段、攤位設置、環境衛生標準等作出細致規范,并與商戶逐一簽訂《夜市攤點規范經營主體承諾書》。同時,推行“首違免罰”的包容機制,對首次違規且情節輕微的經營戶,以批評教育、現場提醒整改為主,讓執法既有法度威嚴,又飽含溫暖情懷,真正實現“法情融合”。今年以來,簽訂夜市攤點規范經營主體承諾書180余份,累計批評教育、提醒整改200余人次,實現城市管理與民生保障雙贏,營造了寬松和諧的經營環境。
在服務保障方面,全力打造“線上+線下”立體服務網絡。線上,收集200余名夜市經營戶信息,建立2個夜市經營戶微信交流群,工作人員隨時在線解答咨詢、處理問題建議,實現服務“零距離”,線下,將辦公桌搬到街面上,在明珠廣場、玉湖大橋、解放西路等重點區域設立3個城市管理服務驛站,不僅配備休息座椅、空調、飲用水、充電設備,還貼心準備有窗口貼、藿香正氣水等應急藥品,驛站集“普法、宣傳、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安排專人負責提供政策咨詢、疑難解答等便民服務,直面群眾、傾聽訴求、收集建議,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解答與處置,切實推動“執法陣地前移”“便民服務下沉”,讓管理服務觸手可及。今年以來,累計為經營戶和群眾提供便民服務50余人次。
精細管理固根基 多元共治譜新篇
“我們經營戶都自覺配合管理,盡量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現在經營環境越來越好,鄰里關系也很融洽,大家相互照顧,在這里做生意很舒心。”安邦華城夜市燒烤經營戶秦先生由衷感慨,言語中滿是對良好經營環境的認可與珍惜。
煙火氣的長久綻放,離不開精細化管理的呵護。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以“精管善治”的繡花功夫,推動地攤經濟從“流動游擊”邁向“共治共享”,實現市容市貌與民生福祉雙贏。
欣隆鈺府“潮汐攤位”臨時售賣點。
在日常管理中,堅持“點上有人在,遇事有人管”工作原則,構建“定人、定崗、定責、定點、定路線”的“五定”精細化管理體系,每天分早(6:00-8:30)、中(12:00-14:30)、晚(18:00-凌晨3:00)錯時、延時加大對應季水果臨時售賣點、潮汐攤位、夜市攤點等重點區域的巡查管控力度,督促攤主規范鋪設防油污地膠,保持地面干凈整潔,落實“攤撤地凈”,從源頭上杜絕亂堆亂放、噪音擾民等問題。今年以來,累計清理亂堆亂放100余起,規范鋪設防油污地膠40余起,制止噪聲擾民80余起。
同時,堅持以群眾訴求為工作“風向標”。針對群眾反映的夜市攤噪聲擾民問題,建立“走訪回訪”工作機制,實時入戶走訪回訪夜市經營區周邊居民,面對面溝通交流,悉心聽取意見建議,精準查找管理痛點,舉一反三開展夜市攤專項治理行動,以一類問題帶動一片區域治理,從源頭上管控噪聲擾民,真正實現“放得開”與“管得好”的有機統一,推動管理模式從“被動整治”向“共治共享”轉變。今年以來,累計走訪群眾20余戶。累計整改夜市攤噪聲擾民問題50余起,通過多元參與,讓城市管理更加貼合群眾需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羅甸,地攤經濟繁榮有序,文明經營蔚然成風。一個個小小的攤位,不僅成為穩就業、促消費的重要陣地,更成為傳遞城市溫度、彰顯智慧治理的閃亮窗口,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打卡體驗。
城市管理征程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下一步,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以創新為筆、服務為墨,持續深化“城市即景區”理念,全力為打造康養休閑城市發展保駕護航,讓“小地攤”持續釋放“大民生”的溫暖力量,將羅甸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康養旅居之城。(圖/文岑昌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