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裝修向來難題多,越裝越壓抑,越收拾越亂。尤其舊房,外觀難把控、面積受限制、預算還不能高,普通人想裝出 “體面感” 與舒適度,絕非一句 “收納” 就能解決。
但遼寧的@李曉木做到了,她用 68㎡的房子,住出了穩定、利落、清爽,還有歲月沉淀的安心。
這個家沒有網紅風,卻住得安靜、自在,有條有理。
她說,自己就想要一個有 “靜氣” 的家,不靠面積撐場面,靠的是生活習慣成自然。
客廳
空間不大,她直接貼著墻做了一整面長條書架當收納。沙發緊挨著書柜,留的間距剛好,想用書柜下層抽屜時,挪一下沙發就能拿到,順便還能拖拖地。
書架上的書擺得又密又長,卻一點不亂,秘訣是 “壓線原則”:不堆高、不跳色、不擺雜。門是暮綠色,窗簾果綠色,家具簡木色,整體色調穩定,看著不晃眼。
燈光用的是中性暖白光,反光弱,高低錯落分布,顯得很均勻。客廳里的墊子、矮幾、書柜、落地燈,全是實用款,尺寸合適,搭配起來穩穩當當,沒有多余的裝飾,都是長期用下來總結出的最佳搭配。
小空間的體面感,就來自這種有序的比例感 —— 小空間不靠空曠,靠的是秩序。
書房
家里竟然有四個書房分區:
主臥床邊,衣柜和書架合在一起,放睡前看的書;
北邊的房間作為寫作辦公區,左手邊是備稿區,右手邊是掛衣區,一整面墻還嵌入了衣帽間;
孩子的房間沒做衣柜,只用實木擱板,打掃方便,活動空間也靈活;
客廳旁邊最長的書柜,是全家書籍的 “主儲存區”。
家里沒有高大厚重的定制柜,也沒有吊頂,書架都是常規材質和實木板。
她每天回家先拖地,撣灰用撣子,濾塵靠空氣凈化器,習慣養成了,家自然就整潔穩定。
有網友問:“書這么多怎么不亂?” 她回答:“本來就要擦。” 這也用行動證明,東西多不等于亂,關鍵是要歸位。
她夢想中的小房間,是有頂棚書架和榻榻米的。
后來她沒做復雜的榻榻米,而是用實木簡單打底,疊了三塊坐墊和三個靠墊,坐著舒服,看著輕巧,還能拆能挪好打理。
沒花太多錢,功能卻很齊全,一年四季都能用。
孩子最喜歡這個角落,常說 “我要關門,進入我的世界了”,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 —— 不一定需要獨立書房,有個能關門坐下來看書的地方就足夠了。
最后看看撐起體面感的小細節:
客廳以大書柜為主,其他區域小布局輔助;
每面墻既不空蕩也不擁堵,不遮擋光線;
門框邊角包了松木,顯得柔和不生硬;家里幾乎沒裝主燈,全靠筒燈和移動光源補充;
沙發、桌椅、床都選了偏矮的款式,視覺高度不超過胸口,人一進去,焦躁感能少一半。
哪些東西該展示、該收納、該隨手打理,她心里清清楚楚。
住出體面感,從來不是靠花錢堆砌,而是能判斷什么是真正必要的。
有網友說:“這房子看起來像八九十年代的,不新,但舒服。”
確實,這種帶點舊感、摸起來實在的家,比那些光鮮的網紅樣板間更讓人留戀。這位老師不靠風格取勝,靠的是秩序感 —— 常用的東西隨手能找到,想坐哪兒都自在。
體面就體現在這兒:房子小卻不亂,老卻干凈,不追爆款,卻能清爽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