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問禪師:人這一生,達到什么樣的境界最好?
禪師回答:剛剛好。
提問者不理解, 怎么就“剛剛好”呢?難道說,不是越多越好嗎?
這不僅是提問者的疑惑,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疑惑,難道說,不是越多越好嗎?
有且只有一個答案,并不是。
月亮過分盈滿,就離月虧不遠了;花兒完全綻放,就離凋零很近了。
塵世間的一切事兒,永遠都是“物極必反”。最典型的,就是盛極而衰。強盛繁多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往反方向發(fā)展。
02
做人,可以適度,絕對不能過度。
在這個內(nèi)卷嚴重的時代,無數(shù)人都選擇拼命內(nèi)卷,過分勞累,卻一點也不懂得休息。
在這些人看來,休息,這是沒有本事的表現(xiàn)。
如此“有勞無休”地過日子,就只會導(dǎo)致一個結(jié)果:錢沒有賺到多少,卻搭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小命。
要知道,內(nèi)卷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內(nèi)卷當(dāng)中,本質(zhì)上就是錯誤的。
試想,人生百年,內(nèi)卷無窮無盡,難道我們要成為內(nèi)卷模式下的犧牲品嗎?
適度的壓力,可以轉(zhuǎn)化為人生的動力。而過度的壓力,只能轉(zhuǎn)化為醫(yī)院的病歷,甚至于火葬場屏幕上的名字。
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休息死的,只有過勞死的。
過勞者,缺乏休息的時間,也缺乏恢復(fù)生命元氣的時間,必然是沒有福氣的。
03
做人,盡量半精明半糊涂,但不能太聰明。
相信我們都聽過一個詞,天妒英才。
怎么就天妒英才了呢?很簡單,做人過分聰明,透支了未來的福氣,導(dǎo)致命短福薄。
你看冠軍侯霍去病,20出頭,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軍事才華,橫掃北方的匈奴,還封狼居胥,可謂是英雄出少年。
可沒幾年,霍去病就暴斃于軍中,終年24歲,滿是唏噓遺憾。
你看一代名將周瑜,有美人小喬為伴,還談笑間,火燒赤壁,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青史留名。
可就是如此完美的周瑜,終年35歲。
人生太過于完美,做人太過于聰明,甚至于遠超常人,基本上,都會氣數(shù)淺薄。
在這一點上,認知最為深刻的,莫過于司馬懿。他才華橫溢,卻永遠都隱藏起來,謹小慎微,低調(diào)做人,所以司馬懿才能笑到最后。
04
人這一生,終究是“過勞者無福,過慧者天收”。
不論是過勞者無福,還是過慧者天收,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凡事,都物極必反。
勞碌可以,但過分勞碌,就會透支身體的健康,讓疾病叢生。
聰明可以,但過分聰明,要么四處樹敵,要么透支未來的福運,分分鐘天妒英才。
凡事,都是存在一個“度”的。
舉個例子,假設(shè)這個度的峰值,是80,那你就不能超過80,最多保持在70多,那就可以了。一旦超過80,就容易出問題。
用道家圣人老子的話來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超過了這個度,福氣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禍患。保持在這個度的范圍內(nèi),福氣才會長久。
賺錢也是如此。沒必要渴望大富大貴,只需要錢財夠花,日子過得安穩(wěn),那就足夠了。
這并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是順著自然的規(guī)則,去為人處世。順天者,才能昌盛。
05
寫到最后
有一個很勵志的人物,漢高祖劉邦。
劉邦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拼命的,但他就是笑到了最后。
反觀西楚霸王項羽,既是最聰明的,也是最拼命的,最后竟然烏江自刎了。
屏幕前的各位,肯定會說,這不公平。
其實,這公平得很。一百次戰(zhàn)斗,項羽贏了99次,但也養(yǎng)成了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而劉邦呢?輸了99次,但也愈發(fā)成熟、老練、謹慎。
到了第100次戰(zhàn)斗,自然是成熟、老練、謹慎的劉邦,可以一戰(zhàn)翻盤,而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項羽,輸了最后一局,白忙一場。
所以說啊,為人處世,切勿過度,只需要適度,那就很有福氣了。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