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斬殺的曹家1000多口人,臨死前,他給兒孫留下了兩個無比英明的遺囑:理好國政,司馬家后人一律不準上墳!
司馬懿對曹操的后人毒辣,誅滅曹家全族,不給曹氏一點兒東山再起的機會。
司馬懿對自己也足夠狠心,古代人建功立業,追求的就是在世時風光和死后的極盡哀榮,而司馬懿下令把自己草草土葬,沒有寶物陪葬也不讓后人祭拜。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就預料到,自己的篡權奪位的行為,在自己死后肯定會被人辱罵,沒準還要挖墳鞭尸泄憤。
他不想給后代留下一點兒遺患,因此不光心狠手辣的掃除了曹氏一族,連自己的陵墓可能會被當作噱頭來對付司馬家都想到了。
這等絞盡腦汁布局的心機,也只有蟄伏多年、出其不意奪到王位的司馬懿能做到了,看司馬氏的下場,最后還是內部爭斗,才終于讓外部覬覦的勢力有了可趁之機。
司馬懿一開始就對曹操不看好,還曾裝病逃工,不想給曹操賣力。曹操后來得勢,司馬懿搖身一變,成為了忠肝義膽的臣子,鞍前馬后勞心勞力,深得曹氏家族的信任。
曹操把自己的兒子曹丕交給司馬懿輔佐,曹丕臨終前也讓司馬懿當輔政大臣,幫助魏明帝曹叡穩固政權。
魏明帝死前,又將年僅八歲的曹芳托孤,叮囑司馬懿照看,司馬懿簡直如同曹芳的另一個父親。
幾代曹氏皇帝,都沒疑心司馬懿有二心,司馬懿扮演忠臣良將,可謂是爐火純青。曹芳年紀小,曹氏王朝的權力的實際掌控者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權勢滔天,自然引起了曹氏家族其他人的不滿,曹爽不愿意被司馬懿壓一頭,聯合黨羽跟司馬懿搶奪權力。
司馬懿比曹爽沉得住氣,他老謀深算,把自己的說得清清白白,然后又開始裝病逃工,任由曹爽鬧得天翻地覆。
那時魏明帝剛死不久,朝中人心浮動,曹爽氣焰高漲,挾持幼主搞事,不僅貿然出兵,造成魏軍元氣大傷,而且夜夜笙歌,把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
司馬懿的隱忍和退讓,反倒讓很多老臣心疼他,為司馬懿鳴不平。天時地利人和,司馬懿見時機妥當,跳出來奪權,相當于占據了“替天行道”的道德制高點。
司馬懿選取的時機,就是曹爽帶著曹芳去掃墓的時候,當曹爽在高平陵風光無限的時候,司馬懿搶占軍事要地,扼住曹爽的咽喉。
然后司馬懿讓被幽禁的郭太后出面“主持公道”,他則穩坐釣魚臺,奪回了權力。如此一來,司馬懿的權勢比往常更大了,再沒有人能對他說三道四。
司馬懿更為狠辣的地方在于,人人都想一勞永逸地掃除權力道路上的隱患,但是司馬懿真的絲毫不顧名聲,在答應曹爽放他一馬的情況下,對曹氏家族趕盡殺絕。
不僅是曹爽和全族,跟曹爽交好的人,也都會被誅滅勸阻,司馬懿為了讓威懾最大化,還下令讓這些人同日斬殺,一夜之間,魏國的名士被殺死了一半。
而且司馬懿連曹氏嫁出去的女子也都一起誅殺,狠辣程度非同一般。司馬懿屠戮千人的事情,讓許多憤懣不平,連魏國的對手,都為司馬懿的行為不恥。
司馬懿作為統治者,沒給自己留下一點兒好名聲,但是卻給子孫后代一個沒有威脅的朝堂,至少在魏國內部,反對司馬氏的人都被殺死了。
祭掃高平陵是司馬懿政變的關鍵節點,司馬懿臨終前,想起自己的經歷的種種風波,覺得若是風光下葬,恐怕會給子孫留下隱患。
司馬懿擔憂有人會故技重施,利用自己的計謀,謀取自己的江山,因此算計了一輩子的司馬懿,把自己的死亡和葬禮,也納入了算計之中。
他為自己選好了墓地,但是卻不做多余的建造和裝飾,下葬時也沒有穿隆重的禮服,只穿著普通人的粗布麻衣,沒有吹吹打打,十分低調地被送到了陵墓。
至于那些珍貴的陪葬品,陵墓外的碑刻和古木都沒有,還提前叮囑后代,不管是妻子還是寵妾,都不允許跟自己合葬。
司馬懿的陵墓,就這樣隱沒在了首陽山中,他去世多年后一直無人祭拜。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