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隨著事件的發酵,相關部門介入調查,真相會逐漸浮出水面。
可誰能想到,如今事情的發展愈發魔幻,竟有媒體開始明目張膽地幫她洗白,這操作簡直讓人直呼 “好家伙”!
一開始,黃楊鈿甜在成人禮上佩戴的那對疑似價值230萬的GRAFF 耳環,瞬間點燃了網友們的好奇心與質疑。大家紛紛猜測,一個年輕的小演員,哪來如此巨額財富購買這等奢侈品?
緊接著,她父親的身份被扒出——曾是公職人員,且在雅安地震災后重建關鍵時期任職,這一關聯更是讓輿論瞬間炸開了鍋。
網友們順藤摸瓜,發現了越來越多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父親楊偉名下公司的一系列蹊蹺操作、母親跨境生意背后的重重疑點……一樁樁、一件件,都指向了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與財富來源不明。
就在大家滿心期待著有關部門能徹查此事,給公眾一個交代的時候,畫風突變。媒體開始下場,搞出了一些讓人看不懂的“騷操作”。
就拿“四川慈善總會回應黃楊鈿甜耳環事件”這個熱搜來說,簡直荒謬至極。記者跑去采訪,楊偉說自己從未入職四川慈善總會,是同名同姓人員,四川慈善總會工作人員,也給出同樣回應。
但問題是,網友們當下關注的重點,根本不是他有沒有在慈善總會工作啊!
大家在意的,是災后重建項目中,那些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是楊偉從公職人員到商業老板的財富積累過程,是否合法合規。
可媒體卻在這無關緊要的點上大做文章,這不是故意混淆視聽是什么?這種手法,就像是在一鍋亂燉的真相里,強行撈出一粒無關痛癢的“老鼠屎”,試圖讓大家忽略鍋里可能藏著的更多“污垢”。
再看看觀察者網報道的關于耳環價格的信息,更是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黃楊鈿甜所戴耳環若為正品,公價約230萬元,全套珠寶需2000萬且必須成套購買。
巧的是,網友扒出她過往照片中,疑似出現過同系列的戒指和項鏈,如今耳環一現身,全套似乎湊齊了。這概率,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正當網友們準備順著這條線索深挖時,瀟某晨報跳出來發表評論文章,說什么黃楊鈿甜不必陷入自證怪圈,還指責輿論監督過度擴大化。
這篇文章的評論區更是詭異,前排全是統一話術的“幫腔”評論,像極了飯圈控評。與此同時,所謂的大V們也紛紛下場,話術一致,仿佛被人提前“培訓”過。
這邊瀟某晨報剛說完,大象新聞就發表評論稱“黃楊鈿甜事件不是八卦是公共監督”,這前后矛盾的局面,簡直把網友當猴耍。
更可怕的是,當公眾在努力追求真相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試圖掩蓋。那些真正應該站出來回應問題的部門和人員,對網友們關心的核心問題選擇沉默。
楊偉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他在公職期間經商是否違法?短時間內發家致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這些關鍵問題,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任何回應。而那些試圖洗白的媒體和言論,卻在不斷干擾公眾的視線,讓真相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在這場風波中,最讓人心寒的是,網友那句“雅安地震死者獲得5000元撫慰金,所有死者加起來,還沒有她一只耳環貴”,這是多么扎心的對比。
曾經那些在地震中受災的人們,滿心感激地以為得到了幫助,可如今卻發現,他們所遭受的苦難與這對耳環背后可能隱藏的奢靡,形成了如此強烈的反差。
一位震中地區的網友回憶,當年救援物資的場景,言語中滿是感恩,可看到如今的真相,卻讓人忍不住淚目。
他們以為我們幫助了他們,而我們以為我們幫助了他們,可事實呢?背后是否存在著慈善資金被挪用、被侵占的可能?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寫下這些文字,心中滿是憤怒與擔憂。
憤怒的是,在真相尚未查明之時,就有勢力試圖操控輿論,讓這件事不了了之;擔憂的是,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正義如何得到伸張?公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任又該何去何從?
黃楊鈿甜事件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明星炫富事件,它牽扯到的是慈善資金的使用、公職人員的廉潔以及社會公平的底線。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真正重視起來,穿透那些試圖洗白的迷霧,徹查真相,給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也給那些在地震中遭受苦難的人們一個公道。
不然,這不僅僅是對公眾知情權的踐踏,更是對社會公信力的嚴重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