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和西方“關系轉暖”,我國還從英國引進了不少的先進裝備和技術。
今天就來回顧一下,當時我國究竟從英國引進了哪些技術和裝備呢?
80年代解放軍裝甲部隊
中國引進斯貝發動機
中國從英國引進的技術裝備主要分為發動機、火炮相關、戰機電子系統這三類。
發動機方面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斯貝發動機。
斯貝發動機
其實中國引進斯貝發動機并不是本意,是英國方面主動找上的中國。
在1972年,英國羅·羅公司主動找上中國,表示愿意對中國出售斯貝MK202發動機的技術。中國在權衡之后同意了引進斯貝發動機,于是1975年的時候中英簽署了協議,我國以7700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斯貝發動機的技術授權。
按照當時中國的計劃,我國會先用3年時間建立斯貝發動機的生產線,能使用從英國進口的零部件組裝斯貝發動機。
在能組裝斯貝發動機后,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用國產零部件替換全部的斯貝發動機零部件,達到斯貝發動機完全國產的目的。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斯貝發動機后續并沒有在中國航空產業中大放異彩。
按照合同,中國要先從英國引進150臺斯貝發動機。不過最終中國只引進了120臺左右。
這120臺斯貝發動機分為兩批,第一批是30多臺新的斯貝發動機,第二批次是80多臺英國退役的二手斯貝發動機,最后經過清點只有55臺可用。
而我國的殲轟7“飛豹”戰機,一開始就是使用的英制“斯貝”發動機,也算是為我國的“大直徑”發動機技術實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飛豹”戰斗機
但是在中國自己生產斯貝發動機的時候,空軍對于國產斯貝發動機的決心似乎并不堅定。到之后80年代我國的戰略轉為以經濟發展為主,軍費比例不高。
由此斯貝發動機拿不到什么資源,對于其仿制工作就大幅度放緩了。
后續一直到2003年,中國才成功生產出了第一批“國產斯貝發動機”。并且第一批的斯貝發動機只有4臺。而此時距離渦扇-10型航 發服役還有2年時間。
不過中國仿制斯貝發動機“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當時中國整個航發產業落后的原因。
發動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這個工程下一兩項技術不過關,你就生產不出先進的發動機。
中國在上世紀70~90年代,還面臨著很多基礎科學沒追上的問題。所以當時就算英國對中國出售了斯貝發動機的技術,中國也很難生產出合格的斯貝發動機。
等中國基礎科學過關了,中國又用不到斯貝發動機了,這時候中國自己就能研發出航空發動機。所以在斯貝發動機成功完成國產后,我國馬上就又生產出了渦扇-10型航發。
渦扇-10
不過斯貝的引進雖然算“失敗”了,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積累了技術,并且培養了一批相關的產業人才,總體來說是大賺的。
火炮相關的技術
火炮相關的技術,中國引進了L7型105毫米線膛炮,以及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
L7型105毫米線膛炮,幾乎是現代所有105毫米線膛炮的祖先,從德國到美國,從奧地利到中國,只要是用105毫米線膛炮的,那么它手里的這款炮往上追溯,都能追溯到英國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
L7型105毫米線膛炮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手里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并不是直接從英國買的,而是從奧地利買的。
英國要是賣先進火炮給中國,蘇聯方面就難保不會做出什么過激舉動了。所以英國轉道奧地利,繞了一個大圈子把L7型105毫米線膛炮賣給了中國。
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是干什么的,這是一款通過計算彈道發現并鎖定敵方炮兵陣地的雷達。
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
該款雷達包括電源車在內全重不到400公斤,只需要12秒時間就能完成計算并對目標進行鎖定。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從蘇聯那拿到了不少的火炮和炮彈,對中國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在中國引進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后,越南炮兵對中國的威脅就小了很多。越軍只要敢開炮,解放軍這邊馬上就能反擊回去。
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
上世紀中國一共從英國引進了2臺辛柏林炮兵偵查雷達,不過在中越邊境輪戰中被越軍炸掉了1臺。
戰機電子技術
在電子技術上,則主要是“搜水2000MS”預警雷達和航電系統。
航電系統這玩意對戰機來說有多重要不用多說,在70年代之前中國是沒有自行研制航電系統的能力的。
70年代之前 中國戰機基本沒有航電系統
更早之前中國的戰機全部是仿制的蘇聯戰機,但中國有機會仿制蘇聯戰機的時間是60年代之前。隨著1960年蘇聯撤走所有援助中國的專家,中國也就失去了仿制蘇聯戰機的機會。
而在60年代之前,戰機還沒有航電系統的說法。所以在中國從英國引進戰機航電技術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從別的國家拿到過航電技術。
再加上在此之前中國技術儲備薄弱,所以也沒有自己研發航電系統的能力。由此可見中國買到的英國航電系統有多重要了。
在中國引進英國航電系統后,中國先是對殲-7戰機進行了改裝,之后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航電系統技術。
中國首先用英國航電系統升級了殲-7
至于“搜水2000MS”預警雷達,則是一種裝在海上警戒機上,用于搜索海面軍艦的雷達。
因為海面本身會反射大量的雜波,所以很多小型軍艦你用陸地上的大型雷達發現不了,必須要有專門搜索海面的雷達。
在引進“搜水2000MS”預警雷達后,中國以運-8運輸機生產出了海上預警機。
運-8海上警戒機
總的來說,我國其實在那差不多20年的時間里,先后還是從英國引進了不少的技術與裝備。同時也為我國的軍工發展帶來了不可忽略的促進作用,可以稱得上是花“小錢”獲大利了。
信息來源:
【1】澎湃新聞·《從“封閉獨立”到“開放融合”,中國航空發動機的四面突圍》
【2】澎湃新聞·《鑄劍|英倫名炮書傳奇:L7型105mm坦克炮的東方后代》
【3】中華網·《“兩山輪戰”中的“千里眼、順風耳”,中國炮兵的偵察雷達》
【4】環球網·《我運-8利用英國雷達成功改裝“大鼻子”警戒機》
【5】中國軍網·《兵器那些事:殲-7 停產不退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