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承認,殲-36是美國B-21的大敵。美國現在正在投入巨額資金研發B-21隱身戰斗機,這款代號“突襲者”的隱身轟炸機已經完成了首次飛行測試,預計在2026年前開始交付部隊。美方號稱它可以對中國大陸進行穿透式的打擊,仿佛它就是無敵般的存在。
然而在美國知名的《1945》網站上面,有研究者分析了中國的殲-36之后,驚呼“殲-36可能是美國B-21的大敵”。該網站載文分析認為,殲-36搭載了三臺發動機,尺寸又極其驚人,將獲得史無前例的作戰半徑,并且這個作戰半徑就是以“針對關島”為目的。而這個距離第一島鏈2400公里,距離中國大陸3000公里,一旦被納入殲-36的攻擊半徑,那么“B-21的價值就會被大幅削弱”。
美國專家對殲-36究竟是戰斗機還是轟炸機,到現在還是迷惑不解。一個前美國海軍造船工程師認為,這架飛機太大,在航母上操作不實際,甚至猜疑“不禁讓人懷疑,這個項目是不是真的,還是他們只是想混淆我們的情報部門”。還有美國媒體認為,殲-36翼展可能達到20米,機翼面積可能超過190平方米等等,像個轟炸機不像戰斗機,因而不一定有攔截B-21的功能等等。
但是殲-36超遠的作戰半徑、超大的載彈能力和超強的隱身能力,又讓美國專家擔心美軍的B-21在關島就可能受到殲-36導彈的攔截。美方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多個美國媒體曾經猜測,殲-36具有超過6000公里的超遠航程,超過3000公里的超遠作戰半徑。關島距離中國大陸3000公里,光這個作戰半徑就可以抵達關島上空了。殲-36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50噸,其載彈量高達10噸,攜帶射程超過450公里的霹靂-17和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霹靂-21都沒有問題。
另外殲-36的隱身能力也應該會比五代機的0.001的指標要高上一個數量級。這樣的航程、作戰半徑和隱身能力,再加上運油-20的空中加油保障,使殲-36確實有千里之外游弋殲敵的能力。當然有足夠的作戰半徑和續航時間還不夠,還有個殲-36能不能發現B-21的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曾有評論,殲-36配備了量子雷達和分布式光電孔徑系統。量子雷達利用量子糾纏原理,通過單光子級靈敏度的探測,當一對糾纏光子中的一個被目標干擾的時候,另一個光子的量子態會同步變化,從而捕捉到目標的物理存在。這種“量子指紋識別”技術無需依賴反射信號強度,即使隱身涂層吸收或散射電磁波,雷達仍能夠通過光子狀態的細微擾動來定位目標。據說對普通戰機,量子雷達的探測距離至少達到600公里,這跟預警機都差不多了。即使對當今最好的隱身戰機,探測距離也會在百公里以上。如果殲-36真的裝上了量子雷達,B-21逃不過殲-36的法眼。
其實《1945》網站盤算了半天,還漏算了一項。B-21的作戰半徑只有7000公里,要奔襲中國,最優的方案是從關島起飛,否則從美國本土起飛,本來就只有14噸的載彈量會大大降低。而殲-36既然作戰半徑都已經夠到關島了,那當然可以在“關島快遞”伺候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之后,使用空地導彈再對關島機場進行精確的補刀。B-21還沒有正式出生,它的克星已經量身定做好了。這也不能怪它生不逢時,要怪只能怪中國的六代戰機發展的太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