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兩江協同創新區獲悉,明月湖產學研合作基地23#樓裝修工程已進入水電施工階段,開槽、預埋、固定、布線,3名電工分工合作,正在進行施工。一樓大廳內各功能性平臺已具雛形,超大一體壓鑄鎂合金車身被擺在了大廳右側“展臺”上,大廳外已掛上“智能材料研究院”“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兩塊牌子。
新裝修的23#樓,已掛上“智能材料研究院”“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兩塊牌子。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相距不遠的2#樓電池試制線,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工作,干燥房已搭建完成,電池試制線各個環節設備已全部到位安裝,待通電后進行整體調試。
另外,基地的7#、15#、17#、18#樓也在同步施工中。
上述在裝辦公樓將用于明月湖實驗室科研、中試、檢測及行政辦公等,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裝修。屆時,將集中入駐明月湖實驗室下屬的科技檢測中心、輕量化材料與工程研究院、材料大數據研究院、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智能材料研究院和交叉前沿材料研究院,聚焦戰略新材料領域,同步實施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推動形成“1個檢測中心+5大研究院”的實驗室研發創新戰略布局。
其中,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聚焦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重點開展鎂基固態儲氫材料、鎂離子電池研發,破解風電、光電等新型能源儲存及離子電池安全高效等關鍵問題,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輕量化材料與工程研究院將重點開展以鎂合金為主的輕量化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實現在航空航天、探月工程、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中國智造“減重賦能”;智能材料研究院將針對極端溫度、壓力、射線及人類難感知視覺等應用場景,開展智能材料研發與工程化應用;材料大數據研究院以“數據+AI驅動”為重點,推動建立大數據、人工智能驅動的材料創新體系;交叉前沿研究院聚焦納米材料、超材料、材料原子級制造等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應用,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索。
據了解,明月湖實驗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牽頭建設。實驗室瞄準材料領域萬億市場,聚焦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高性能輕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設計等重點方向,致力于整合優勢科技資源,建設材料領域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產業化高地。
籌建以來,明月湖實驗室已經取得了安時級鎂離子電池、工業級鎂基固態儲氫材料與裝備、一體化鎂合金超大壓鑄件等重要成果,連續3年獲得國際鎂協“鎂未來技術獎”,并且推動了一批重要產業化項目落地。如,實驗室與寶鋼金屬簽訂《低成本鎂基固態儲氫》合作協議,力爭2—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世界電池頭部企業超威集團投入4億元,在兩江新區注冊成立公司,開發鎂電池商業化產品等。(孫建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