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6日下午,俄烏代表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展開會談。然而此次談判似乎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緊接著,局勢又起波瀾。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于17日在社交媒體發聲,針對西方國家的“最后通牒”,他言辭強硬地指出,僅靠和平談判并非總能終結敵對行為,若談判失敗,戰爭恐將邁入更為可怕的階段,屆時新武器或將登場,新參與者也可能加入戰局。這番言論并非空穴來風,當下俄烏沖突已然陷入僵持不下的膠著狀態,背后又有著諸多國際勢力的利益牽扯。
梅德韋杰夫(資料圖)
西方國家在其中的角色尤為復雜,他們一方面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輸送軍事援助,大量武器裝備流入烏克蘭,試圖借此增強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抗衡力量;另一方面,又企圖在談判桌上謀取利益,打著“和平”的旗號,行推動自身地緣政治目標之實。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6日曾表示,若俄方依舊拒絕回應停火提議,歐洲便會與美國協同,對俄實施更多制裁措施。這種表面呼吁和平,實則以制裁相威脅的“雙面”做法,無疑讓談判的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也使得地區局勢愈發緊張復雜。
此次俄烏談判的重啟,本就歷經波折。俄羅斯總統普京于5月11日主動提議談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后回應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16日的這場談判,是時隔三年后俄烏再次直接對話。俄方代表團由總統助理梅金斯基擔任團長,成員涵蓋副外長加盧津、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國防部副部長福明等重要官員;烏方代表團則由12人組成,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率領,成員來自安全局、總統辦公室等多個部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分歧依舊難以彌合。
普京(資料圖)
回顧三年前在伊斯坦布爾的談判,當時起草的協議草案中,包含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接受永久中立地位以換取安全保障等關鍵內容,然而,俄烏雙方因在烏方削減兵力以及安全保障范圍等問題上僵持不下,最終導致談判破裂。如今,在烏克蘭“去軍事化”、是否放棄加入北約、領土歸屬等關鍵問題上,雙方依舊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俄羅斯深知自身安全面臨的威脅,堅持烏克蘭需成為中立國,不得在其領土上部署外國軍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條件;而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對于涉及主權和領土的問題同樣態度堅決,不愿輕易妥協。
就在談判進行的同時,雙方在戰場上的對抗也并未停歇,依舊呈現出膠著的態勢。俄羅斯國防部16日通報,15日22時至16日早晨8時30分,俄防空系統在多地共擊毀和攔截65架烏克蘭無人機,其中黑海上空43架,克里米亞地區21架,別爾哥羅德州1架。烏克蘭空軍同日也通報稱,當日凌晨以來,俄軍共向烏克蘭發射112架無人機,截至上午9時,烏軍確認擊落73架無人機。這一系列數據表明,盡管談判已經開啟,但雙方都清楚,戰場的形勢依舊是影響談判結果的重要因素,都在通過軍事行動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
澤連斯基(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軍事技術領域一直有所發展,部分先進武器裝備或成為其在這場沖突中的“殺手锏”。在防空方面,俄軍擁有嚴密且龐大的野戰防空系統,過去的實戰經驗表明,無論是烏軍的海馬斯彈藥,還是風暴陰影巡航導彈,都難以突破其防御,被大量擊落。在遠程打擊力量上,俄軍具備強大的遠程炮兵火力,能夠對烏軍陣地實施持續的大范圍彈幕轟擊,烏軍無論采取何種戰術,都很難躲避這種強大火力的壓制。
此外,俄軍的武裝直升機在戰場上也具備顯著優勢,以卡52武裝直升機為例,其能夠以一樹之高的低空高度進入戰場,對烏軍的坦克裝甲車等地面目標展開攻擊,肆意穿梭于戰場,給烏軍地面部隊造成了巨大威脅。在空中力量方面,俄羅斯空天軍占據著絕對優勢,戰機所攜帶的炸彈,相較于陸軍火炮的炮彈,不僅重量大、裝藥量多,而且機動速度快、生存能力強,后勤壓力還更低。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俄軍的作戰能力,也為俄羅斯在談判桌上增添了底氣。
隨著梅德韋杰夫的強硬發聲以及戰場上持續不斷的沖突,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愈發撲朔迷離。如果談判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戰爭一旦升級,新武器的投入使用以及新參與者的介入都將使局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和控制。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著俄烏局勢的發展,期望雙方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避免沖突進一步惡化,給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更大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