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韓國總統選舉辯論會上,李在明遭到圍攻。據悉,四大候選人在首場電視辯論中火藥十足。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以及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一起對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發起了圍攻,而原因是李在明所謂的“親華立場”。在這之前,李在明在公開場合對中國說了一句“謝謝”。說實話,這是沒有理由的指責。
這兩人的切入角度在我看來,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根本就沒有從韓國自身的綜合利益出發,而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如果t讓李在明這樣的“親華派”上臺,那么美韓之間的關系將會遭到重創。一直以來,韓國都是緊跟在美國身后搞事情的,這也導致歷屆的韓國政府都習慣性向美國低頭,可李在明確實韓國高層里的“一股清風”。
比如這次,金文洙、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不僅僅是對李在明進行了指責,還在會上先后就中國臺海、親華等問題有所提及。臺海問題與當前的韓國總統選舉有關系嗎?很顯然是沒有的,但這些“親美派”無意是把臺海問題當成了籌碼。就如李俊錫所說,李在明提議不介入臺海問題,這很有可能會讓美國改變對半島問題的政策。今后,一旦美國方面認為半島生變也無所謂了,那么韓國的處境將會變得很被動。說來也是好笑,什么時候總統大選變成了“親華派”和“親美派”之間的交流了?
談的不是自己國家的事情,而是想著如果在大國中間選邊站。如今,他們企圖把臺灣問題和半島問題掛鉤,覺得只要迎合美國,即便是得罪中國這個鄰國也無所謂。從這個角度,足以說明他們并未汲取過去的教訓。別忘了,韓國前任前總統尹錫悅是如何慘白的。就是因為將臺海和半島相提并論,在中韓之間制造了大量的外交風波,最終導致在中期選舉中失利。這些“親美派”也想走尹錫悅的老路嗎?
可以說,此次韓國總統選舉不僅是一場國內政治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格局的變化。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崛起,韓國等中小國家在對華政策上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和挑戰。李在明的表態或許正是這種背景下的一種反應,即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韓國試圖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點。然而,韓國作為一個中小國家,其外交政策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是有限的。過度迎合美國對華政策,可能會損害韓國的經濟利益和戰略自主性。反之,過于親近中國也可能引發美國的不滿,影響韓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或許,這對韓國而言,是一個挑戰,但至少就現在來說,韓國“親美派”把所有的籌碼都押在美國身上,已經付出了代價,韓國與多個國家的關系已經是越來越惡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