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小滿?啟新篇
“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在農耕智慧里,小滿時節的麥穗微微低垂,青澀中孕育飽滿,恰似未成年人蓬勃生長卻仍需悉心呵護的珍貴模樣。在貴州省銅仁市,當地民間將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喚作“滿崽”“滿女”,飽含著對稚嫩生命的寵溺與守護之意。
2024年小滿時節,石阡法院“小滿家工作室”應時而生,既呼應節氣中“盈而未滿”的成長哲學,又延續本土對孩童的溫情稱謂,將司法柔情融入法治教育、心理疏導、回訪幫教等立體保護網絡,這支以節氣為名,以地域文化為魂的專業團隊,化身青春麥田的守望者,手持法律之鋤深耕法治土壤,用心理疏導之雨潤澤成長根系,借回訪幫教之陽溫暖迷途心靈,讓法治力量如同初夏的陽光雨露,伴隨萬千少年在成長的田野里,向陽而生。
深耕:以法為犁,播撒成長之種
互動普法:從課堂到心間
在石阡中學的課堂上,一場別樣的法治課正在進行。干警摒棄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播放一段B站上關于青少年青春期變化的視頻。視頻中女孩那句“我覺得他們根本不懂我”,瞬間引起學生共鳴,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隨后,干警結合真實案例講解:一名初三學生長期遭受語言暴力,患上抑郁癥,好在法律援助使其走出陰霾。干警借此告訴同學們:“法律如同知心好友,時刻守護我們,言語傷害絕不容許。”這種將青春期心理、法律條文與真實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法律知識真正走進學生心里。
課后,一封封帶著溫度的信件紛至沓來,承載著同學們未說出口的困惑。17歲的小丹在信中顫抖著傾訴:因網戀陷入騙局,不僅錢財受損,更陷入了自我懷疑的泥沼,課堂上的理科公式與書本都成了模糊的虛影。小滿家工作室的老師們迅速行動,用溫柔的話語撫平她的創傷,同時從法律角度梳理維權流程,手把手教她保存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關鍵證據。兩個月后,小丹蹦跳著來到小滿家工作室。陽光下,她的眼睛重新煥發出光彩:“姐姐,我來找你玩,現在的我每天都元氣滿滿!”這場法治教育的漣漪,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同學們的生命里激蕩出守護與成長的回響。
朋輩同行:青春講述法治故事
“小滿普法星”培養計劃是工作室的創新之舉。選拔出的“普法星”們像閃耀的法治火種,活躍在校園各處。在“青春法治說”校園廣播站,他們用朝氣的聲音講述身邊法治故事;在小滿家普法劇社,精心編排情景劇,將網絡詐騙、校園欺凌等熱點話題搬上舞臺;在主題班會課上,組織互動式法治辯論,同學們圍繞“面對校園欺凌,以暴制暴是否可行”展開討論,在思維碰撞中深化對法律的理解。他們以青春視角和同齡人的語言,讓法治宣傳更貼近青少年生活。
模擬法庭:沉浸式體驗公正的力量
工作室挑選真實案例改編劇本,在學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同學們化身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等角色,沉浸式體驗司法程序。從莊嚴的法庭宣告,到激烈的法庭辯論,每一個環節都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公正。暑假期間舉辦的模擬法庭大賽,吸引眾多青少年踴躍參與,他們在模擬法庭中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信仰。
破繭:法治力量喚醒新生希望
傾聽與回應:讓沉默的聲音被聽見
為更好地傾聽學生心聲,工作室在學校設立保密訪談室。16歲的小婷(化名)在這里傾訴自己長期受抑郁情緒困擾,與同學關系緊張,和父親矛盾不斷,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工作人員立即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并在得知她退學后,多方尋找,趕到臺球室耐心開導。經過多次家訪,成功做通小婷思想工作,說服其家人改變教育方式,幫助小婷重新回到校園。
小滿信箱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學生寫道:“原來我的委屈不是矯情,法律真的在乎我的感受”。當17歲的小雨(化名)遭遇網絡黃謠攻擊,陷入極度恐懼時,她想起“小滿家”,向工作室求助。工作室聯動縣公安網安大隊展開調查,鎖定造謠者,讓小雨走出陰影,重返校園。
親情喚醒:讓迷途少年看見歸途
對于涉罪未成年人,工作室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17歲的小杰(化名)因尋釁滋事入獄。工作室成員來到小杰家中,拍攝下80多歲奶奶的生活場景,奶奶對著鏡頭哽咽:“孫孫,奶奶天天想你,你要好好改造,奶奶等你回來吃飯。”當這段視頻在少管所播放時,小杰當場崩潰大哭,表達了悔意和重新做人的決心。工作室將小杰的悔意轉達給父親后,父親深受觸動,為兒子匯去生活費,親情紐帶重新連接。
綻放:趣味學法,讓成長滿而不溢
01.銀票與周邊:學法也能很有趣
為激發學生學法興趣,工作室推出獨具創意的法治文化周邊產品,如印著法律小知識的雨傘、帶有可愛法律圖案的筆記本、寫著普法標語的帆布包等。同時,構建“小滿家銀票”激勵體系,學生完成“小滿普法課堂”任務、在模擬法庭表現出色、積極參與校園普法宣傳等,就能獲得“銀票”,積攢的“銀票”可兌換心儀文創產品,讓學法充滿樂趣。
02.從被動到主動:校園里的學法熱潮
在工作室的努力下,校園里掀起學法熱潮。學生們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截至目前,“小滿課堂”進校園活動已開展24場,法治演出2場,覆蓋學生100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詢800余人次;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的普法推送點擊率高達90余萬。學生們在參與活動中,不僅學到法律知識,還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和法治觀念,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終章:小滿未滿,未來可期
從"被動灌輸"到"主動探索",從"單向普法"到"多元共治","小滿家工作室"用法律溫度重塑青少年成長生態。正如受助學生所言:“‘小滿家’讓我知道,即使跌倒,也有人愿意伸手拉你一把。”未來,這支團隊將繼續以"小滿未滿"的姿態,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精耕細作,讓法治的稻穗在每個青春的田野里茁壯成長。
來源:省法院未成年人保護綜合審判庭、石阡縣法院
審 核 :趙映 金晶 汪怡瀟
編輯:沈重陽 封瑜 楊勇 鐘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