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春心》時代
讀劉度《羅江縣鄉鎮自治實施三年計劃》
燕 羽
紀實文學《春心》問世快兩年了。兩年間,我再到外祖父劉度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或送書,或作進一步的走訪、探尋,收獲頗豐。相繼完成的廣安、三臺、彭州等地的《春心》后續文字,又引得《春心》熱愛者們的進一步追捧。但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缺失,那就是“成都高師”暫沒有后續文字也就罷了,偌大的羅江,劉度當過縣長的羅江怎能沒有完成一篇或多篇像樣的,可留給有關“后《春心》時代”的表達呢?苦苦思索,確實沒有找到能觸及我心靈的文字緣由。
劉度,字伯憲,四川三臺人
2025年5月,恰有閑暇,再聯系德陽市羅江區地方志辦公室的易老師,他說要給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即已找到劉度的治縣手冊。若來羅江,提前告知,他好從檔案館里借出。
初夏的風把我載到了幾十公里外的羅江。在地方志辦公室,接過易老師早已準備好的《羅江縣鄉鎮自治實施三年計劃手冊》,翻來覆去摩挲這104頁的手冊,劉度治理縣政的熱力在縝密、周全的文字間呼呼跳躍,令人如獲至寶,大呼快哉!
觸及心靈的文字有緣由了。
從劉度的簡歷來看,他1941年考上縣長并在羅江就任后,1945年又走馬彭縣(現彭州)任上。而《春心》公開出版后,引來原彭縣人(現居成都),后考上清華大學,師承梁思成的王爾其先生的關注。他找到了這本書,也找到了我,并向我講述了他記憶中劉度當彭縣(現彭州)縣長時的點點滴滴。
他說,劉度當縣長時搞過民選,即保長、鄉長等職都要經民選才能擔任,而且要想當保長,必須是初中文化。當時,我聽了這些,將信將疑,一個民國末年的縣長,怎會有如此超前的先進思想和大膽嘗試呢?這個問題在我腦海里停留了近一年時間。今天,我終于在劉度書寫的這本治縣手冊里找到了答案。該手冊第72頁有如下表述:
“保長副保長候選人須有左列資格之一:(天)師范學校或初級中學畢業或有同等學力者;(地)曾任公務人員或在教育文化機關服務一年以上著有成績者;(玄)曾經縣訓所訓練及格者;(黃)曾辦地方公益事業二年以上著有成績者;(宇)省縣公職候選人考試法所定乙種公職候選人檢查合格者。”
這些是什么?令人震驚!就是說,在1944年(1945年上任彭縣縣長)劉度完成的這本自治手冊里,在選舉權的行使方面,已對甲長、保長、副保長及鄉鎮民代表的選舉等,提出并制定了細致而周密的方案和要求。因此,王爾其的口述史在此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證。
驚喜連連。
在鄉鎮自治實施三年計劃草案的第三部分“實施程序”里有這樣的表述:自衛建設,組織保隊涉及保隊之編組、保隊之訓練、保隊之運用、組織鄉鎮隊等方面。而保隊之訓練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選定訓練場所;2.規定集合號令;3.規定服裝;4.嚴懲規避頂替;5.厲行自衛公約;6.嚴格執行進度”等等。在規定集合號令里如是寫:“規定鑼為傳達號令之工具,交由輪值隊員負責管理之。凡遇鑼聲一響,甲班班長應即迅連敲梆集合本甲隊員,列隊馳赴指定地點。”當我看到這樣的表述后,興奮不已,因為我在《春心》中寫過類似的事情,即當彭縣(現彭州)的山匪禍害擾民,搞得百姓怨聲載道時,劉度縣長就叫鄉民們家家備一個竹梆,若遇山匪來襲便敲梆以為號令,周圍群眾聞聲立馬趕到,合力將山匪逮住。同時,縣府號召加強各鄉鄉丁的軍事訓練等。這些內容其實就再現了上面手冊里提到的“自衛建設,組織保隊”等情況啊,只是彭州當地老人講得出這些事,卻并不知這是劉縣長一貫的治理縣政的辦法之一,且還有一整本全面而詳細的治縣手冊呢。
上面講到的兩件事,都分別涉及這本鄉鎮自治實施手冊里政治建設和自衛隊建設兩方面的內容。同時,雖然這都是劉度執政彭縣之事宜,但它與羅江的治縣理念、規章和方法是一脈相承的,即都是在這份地方自治手冊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地執行具體措施。而在產生這本地方自治手冊的源頭羅江,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地方自治舉措呢?
據劉度的秘書劉迪和的書面回憶,憲師(劉度,字伯憲)1941年到羅江執政不久,就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公教人員義務勞動,即修筑羅江南門至東門的環城馬路。為搞好這次活動,憲師先開全縣公教人員動員大會,然后擇定吉日,親自帶頭挖土、拉石磙,“男女老少,長袍短衫,揮汗如雨,熱火朝天。待馬路修畢通車后,驚動了國民黨政府中央,中央派專人來縣視察,并通令嘉獎。這是劉度作為縣長在公教人員中搞的一回義務勞動的創舉。”這些不就是這本自治手冊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到的內容嗎?
該手冊第21頁在“建立保合作農場初基”的“編組集體勞作隊”里,談到了4點:1.創造保公司;2.防治病蟲害;3.訂制各保地籍圖冊;4.修筑道路。特別是在“修筑道路”里這樣寫道:“交通為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經濟建設之重要工作,集體勞作隊應將該保之鄉村道路于三年內次第修筑完成,俾能貨暢其流。”所以,劉度在羅江搞的這次公教人員義務修路勞動,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作秀,而是在他的執政綱領指導下的具體而常態的工作。
至于手冊上講到的“文化建設方面”,主要提到了“編組保成人班”和“建設社會文化”兩點。這兩點里寫了應酌購的書報:1.民族英雄類;2.有教育價值的小說及劇本;3.有關鄉村建設之各種淺說;4.有關抗戰建國之淺易文藝及刊物等。而“集會訓練”里提到的“國父紀念周”“國民月會升旗典禮”“各種紀念集會”等都是最好的文化方面的教育。這讓我想起了《春心》里描寫的劉度一家老小在四合院內晚宴的情景:劉度問完大女近期的學習狀況后,又問二女,結果兩個女兒不約而同說老師帶她們去茶館唱《黃河大合唱》。因此,從小小的這一件事可看出,不光是保成人班,就是那些小學生,也在以上兩個方面多多少少接受著文化的浸潤和灌輸。
《春心》先行了一步,而劉度所寫的《羅江縣鄉鎮自治實施三年計劃》才從塵封的歷史中被打撈出來,它一出來又打開了一扇研究劉度的大門。盡管《春心》也再現了這本手冊里的諸多內容,但劉度的執政理念、思想及制定的規章、制度等所彰顯的前瞻性、全面性和縝密、豐富的特點,則如大海一樣,是值得我們潛入深水區去思考和暢想的。所以,這本鄉鎮自治手冊的出現,毫不夸張地說,引領我們進入了“后《春心》時代”。
這就是我的驚喜,也是我找到了為羅江寫一篇或多篇文章的緣由。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本手冊開篇序言的第一句話吧,借它作為本篇的結束,抑或下一篇的開始:“地方自治之根本精神,在喚起民眾,發動民力,加強地方組織,完成自治事業,以奠定革命建國之基礎”。
2025年5月15日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燕 羽〔1985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成都樹德中學原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散文學會、四川省散文學會、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武侯區作家協會理事會理事、小說專委會主任。多篇文章發表于《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讀者報》《阿壩日報》《甘孜日報》《軍休生活》《格調》《青年文學家》等報刊及第1讀者、香落塵外(《關心糧食和蔬菜》獲香落塵外七周年征文比賽三等獎)、行腳成都、四川散文、四川教育在線等新媒體平臺。公開出版有紀實長篇《春心》(2023年線裝書局出版),同時由四川廣播電視臺“熊貓享聽”制作、播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