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蔡夢瑩 文/攝)5月20日上午9點多,玄武門友恭學堂臺城花園辦學點內,首堂國畫課正在進行。前后協調了一個多星期,看著社區學員們沉浸在筆墨丹青之中,身為“主理人”的蘭靜文站在課堂后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
而她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南京市玄武區玄武門街道臺城花園社區副書記,居民都叫她“小蘭書記”。18年社區工作生涯,輾轉3個社區,足跡半包圍玄武湖。而她的寶藏之處,遠不止于此。
從藥店轉行進社區,最懂“對癥下藥”的社工來了
“小蘭書記”在進入社區工作之前,學的是藥學相關專業。剛畢業時,她先在藥店工作了一段時間,對自己的未來是這樣設想的,先在藥店工作幾年,努力升級考執業藥師,然后就自己開一間小藥店。
一次偶然的機會,家人看到玄武區正在招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鼓勵她去嘗試一下。2007年,她通過招考進入社區工作,第一個落腳點就是玄武湖東側的九華山社區(現與公教一村社區合并)。
社區工作第一課就是和居民“打成一片”。從藥店轉行到社區,身份的轉變,讓性格大大咧咧的她還是有些不適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是書本上可以學到的,多跑腿才能換來居民的信任與理解。一般社工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全熟悉網格內所有居民,她僅用三個多月時間就摸清網格內298戶居民情況。
入戶走訪,成為她的習慣。一次聊家常時,她聽到70多歲的戴阿姨說:“我這輩子過得很幸福,但是最大的遺憾是結婚時,沒有穿過婚紗和老伴拍照?!边@句話被蘭靜文深深地記在了心上。自2022年開始,她連續3年開展“最美夕陽紅”金婚主題活動,組織轄區金婚夫婦到玄武湖公園拍攝金婚照,偷偷錄制他們兒女的祝福,在重陽節這天將制作成框的照片和兒女祝福一同送給他們,收獲了不少驚喜與感動。
在18年的摸爬滾打中,蘭靜文逐漸找到了社區工作的“竅門”——對癥下藥。她舉例說:“在藥店工作的時候,同樣是感冒,風寒和風熱的推薦藥不同,療效是不一樣的。社區工作也一樣,對待居民也要‘對癥下藥’,了解他們的性格和需求,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p>
緊挨明城墻、半包圍玄武湖,18年用腳步丈量社區
從2007年來到社區工作開始算起,如今已有18年時間。從公教一村社區到廖家巷社區,再到臺城花園社區,她所在的社區都緊挨著城墻根,繞了玄武湖半圈。
她還記得第一次參與人口普查工作的時候,走遍了社區每個角落。2010年,全國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當時,蘭靜文擔任社區人口總普查員,從繪制普查小區到普查區劃分,她走遍了社區內的所有建筑物,確保小區邊界和建筑物不重不漏,“基本上每個角落我都走了3遍以上”。
在臺城花園社區,她搭建了“臺城圓桌會”議事平臺,圍繞居民群眾家門口的煩心事,開展協商議事。2024年4月,由于長期的雨水沖刷,峨嵋路8號小區的圍墻產生了較大裂縫,成為一道險墻,她第一時間到現場查看,緊急設置防護欄。危墻如何翻新重建?改造如何進行?要讓居民說了算。蘭靜文召集小區居民召開“臺城圓桌會議”,聽取居民意見,確定了危墻翻新重建及加裝車棚的施工方案,使用為民服務專項資金徹底解決了危墻問題,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2024年,她被評為南京市“優秀社區工作者”。
社區工作雖然煩瑣,但她依然熱愛這份工作,幾乎每天都要下網格入戶走訪,及時掌握更新轄區人員居住情況,與居民聊家常、解民情,紓民憂。
走進居民家中,只是社區工作的第一步。優秀的社區工作者還要能吸引居民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參與治理,為小小社區帶來煙火氣、聚起鄰里情。“其實社區工作也沒有什么太多的經驗總結,到現在我還是在學習摸索?!?月21日下午,蘭靜文正在梳理盤點玄武門友恭學堂臺城花園辦學點在開的8門課程情況?!拔覀兘酉聛磉€要開手機攝影課,接下來的暑期,適合青少年朋友的課程也在準備之中?!?/p>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蔡夢瑩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