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哈爾濱市公安局以“警務前移”為支點,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至社會末梢,緊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核心要義,通過深化摸排管控、跟蹤化解、宣傳引導,全力構建前沿預防、多元共治、法治浸潤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格局,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第一道防線”。
源頭治理:織密矛盾排查“預警網格”
“走百家門、知百家情,才能解百家難。”尚志市公安局社區民警呂海濱的工作感言,正是冰城公安源頭治理的生動注腳。市公安局將矛盾糾紛排查作為基層治理“先手棋”,創新推行“警網融合”深度聯動機制,讓社區民警與網格員、“冰城紅警”等群防力量擰成“一股繩”,編織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排查網絡。
每次“敲門行動”中,民警們都帶著“民情日記本”深入企業商戶、居民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打開群眾心扉,讓婚戀情感、鄰里糾紛、債務爭議等潛在風險點無所遁形。依蘭縣公安局更是將“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干”刻進工作字典,制定涵蓋矛盾排查、情報收集等5項“專職化”任務清單,讓民警在走訪中建立重點人員檔案,將矛盾萌芽化解在“破土”之前,真正實現“發現在早、解決在小”的治理目標。
多元化解:打造糾紛調處“前沿陣地”
全市公安派出所立足“治未病、防未患”的源頭治理工作理念,發揮“兩隊互為協同,一室支撐兩隊”的警務運行機制優勢,由綜合指揮室統籌協調、支撐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進行聯勤聯動,及時妥善處置因矛盾糾紛引起的各類警情。
針對復雜、疑難以及跨區域矛盾糾紛,市公安局打破“單打獨斗”模式,構建起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治安調解“三調聯動”體系,加上心理輔導的柔性介入,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矛盾化解生態圈。賓縣公安局大力整合“冰城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參與疑難矛盾糾紛化解。同時,將矛盾糾紛調處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定期組織民警輔警及群防群治力量學習法律法規、矛盾化解、隱患排查等業務知識。今年3月,一場持續數月的鄰里宅基地糾紛,正是在民警與“冰城紅警”的聯合調解下,從劍拔弩張化作握手言和,彰顯了“前沿陣地”的治理效能。
法治浸潤:構筑全民反詐“思想防線”
“現在遇到事兒,第一個念頭就是找民警問問法律咋說的!”家住南崗區的李大姐逢人便夸,“前陣子樓上漏水鬧糾紛,要在以前早吵起來了,現在知道用法律維權,民警還給咱講《民法典》里的相鄰權,事兒沒鬧大就解決了!”這樣的感慨,正成為冰城百姓的共同心聲,也折射出哈爾濱市公安局法治浸潤工作的顯著成效。
以婚戀、家庭、鄰里、債務等熱點矛盾糾紛為切入點,市公安局廣泛宣傳與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樹立法治觀念,自覺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14+N”微信群、入戶走訪、集中宣講等方式,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避免矛盾激化,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提升群眾依法維權意識,從源頭上消除矛盾糾紛產生的根源。
在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冰城公安用“前移一步”的主動作為,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冰城沃土上結出累累碩果。從排查預警的“神經末梢”,到多元化解的“前沿堡壘”,再到法治宣傳的“心靈潤土”,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溫度。下步,市公安局將繼續以警務創新為筆,以為民初心為墨,在社會治理的畫卷上書寫更多矛盾化于未發、問題止于未訴的生動篇章。
(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