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堯女士在社交媒體上發布,15日她乘坐中國國際航空航班CA1241從北京飛往阿勒泰,在起飛后不久,拔智齒后留下的傷口出現氣壓性創傷出血,在空姐和一位醫生乘客的幫助下得到了救助,空姐很有耐心,醫生也很溫柔,她十分感謝,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在飛機上被救。
當天飛機外景色 (堯女士提供)
據堯女士介紹,她是5月12日拔除的右側上下智齒,15日乘飛機去阿勒泰,在飛機起飛時,感受還蠻好的,過了一段時間,就突然感覺嘴巴里面開始溢出鮮血,然后她和旁邊的朋友說,她拔掉智齒的傷口爆了,趕緊幫她聯系乘務人員。
在空姐來后,朋友幫她大概轉述了一下當時的情況。然后,她就開始有點頭暈了,空姐在了解情況后馬上廣播尋找乘客中的醫護人員,很快就找到了一位年輕的女醫生,在觀察和了解了她的情況后。
醫生給她量了血壓,再確認正常后,讓空姐取冰打碎,然后把那冰放到了牙槽里。堯女士感覺方法很奏效,一會兒下牙槽就不再出血了。但過了大概一個小時,她的上牙槽的智齒創口也爆血了,詢問醫生后用同樣的辦法止住了血。
醫院就診卡 (堯女士提供)
“我非常感謝空姐,她非常有耐心,安撫了我擔憂的情緒。醫生也是太溫柔了,真的很感謝她們能及時處置止血。”堯女士向記者表示。
她的朋友廖女士也向媒體介紹,當時她都嚇壞了,十分感謝空姐和醫生的幫助。據了解,在下飛機后,堯女士前往阿勒泰949醫院就診,醫生表示無大礙。
據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治醫師韓冰介紹,牙痛病因較多,可見于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傷、牙本質過敏、楔狀缺損等牙齒病變。除上述常見原因外,也不乏心絞痛等非牙源性因素,就連乘坐飛機也可能誘使牙痛發作,出現“航空性牙痛”。對此,哪些牙病患者需要暫緩乘坐飛機呢?
航空性牙痛的發生多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體牙髓病變,當初次發生航空性牙痛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治療牙齒疾患,對于牙患急性期或近期做過以下牙齒潔治者,則應暫緩乘機或改換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深齲補牙:
由于深齲齲洞較深,充填即補牙操作中的物理刺激容易刺激牙髓,造成牙髓充血等應激反應,此時乘機可加劇髓腔充血及升高髓壓,進而易誘發航空性牙痛。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是目前主流的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方法,雖然治療過程中髓腔已被鉆開,但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或疼痛,短時間消失。少數患者會出現自發痛、咬合痛、局部腫脹等癥狀,根尖組織壓力增大,即診間急癥。因此,根管治療療程未完或治療不徹底時乘飛機也存在誘發牙痛的風險。
拔牙:
拔牙后創面較大,氣壓改變容易破壞形成的血凝塊,會增加創口出血和腫脹的風險。因此,拔牙當日及次日禁忌乘坐飛機,一般術后一周后再乘坐飛機比較安全。
極目新聞、榆林保健、新聞晨報
編輯:花花
審核:INN LU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