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國際茶日。這是2019年年末聯合國大會上宣布設立的,為了贊美茶葉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是以中國為主的產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全球產茶國和地區已達60多個,茶葉產量近600萬噸,貿易量超過200萬噸,飲茶人口超過20億。據說,之所以將“國際茶日”設置在5月21日,是考慮到中國的茶葉品種主要以綠茶、紅茶為主,在5月中下旬,大部分茶葉都已上市。
中國是茶的故鄉。千載以來,品茗飲茶在中國被視為生活之雅事。中國茶文化興于唐代,在開放、包容、自信、輝煌的唐朝,茶從農作物逐步進入到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領域,形成獨有的大唐茶文化,茶圣陸羽也正是在唐代寫下了《茶經》。
往前追溯,我們是什么時候開始喝茶的呢?陸羽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神農氏之說,渺不可考。陸羽之后,又有人提出新觀點,唐宣宗年間撰刊的《膳夫經手錄》中,就提出“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在宋元和明清幾代,有人各以所據,提出飲茶起源“三國”“東漢”和“秦漢”“先秦”等多種說法。這種情況延續至今,莫衷一是。
還有一點可以肯定,“茶”字是唐代才出現的。唐玄宗時期編纂的《開元文字音義》首次將“荼”簡化為“茶”,在唐代之前,“荼”字有茶的意思,但它還有苦菜、茅草等含義。為加以區別,才有“茶”字,這個字也因陸羽《茶經》而發揚光大,成官方標準。
為什么要喝茶?有學者研究,茶在古代曾是解毒圣手,是藥物的一種,后來才轉而為食,成為飲品。很多人喝茶用來提神,而作為人際交往的“名片”,通過品茶建立深度連接,它又具備社交的功用。
歐洲人喝茶,大概是在17世紀初,這是有據可查的,因為茶進入歐洲就是在那一時段。隨著凱瑟琳公主嫁入英國,喝茶開始在王室中流行。到19世紀,茶葉成為普通農產品,普通的英國百姓也能喝上茶了。
英國的甲殼蟲樂隊,有一首歌唱到:親愛的Rita,我想問問你,你何時有空和我喝茶?
英國前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寫過一首詩:如果你發冷,茶會使你溫暖;如果你發熱,茶會使你涼快;如果你抑郁,茶會使你歡快;如果你激動,茶會使你平靜。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也有茶詩:沒有茶的世界真難以想象——讓人怎么活!
有新聞報道說,英國人一年喝掉約700億杯茶?。根據英國泡茶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英國每年要喝掉700億杯茶,這意味著人口約6800萬的英國每人每年要喝掉1029杯,即每天2.8杯的茶量?。
但要說到茶的消耗量,英國人還不能排第一。根據土耳其統計局的數據,土耳其人均年茶葉消費量超過3公斤,遠超英國人。黑海地區是土耳其茶葉生產的核心地帶,尤其是里澤省,自20世紀中葉以來,該地區生產該國大部分的茶葉。
土耳其的茶葉是順著絲綢之路從中國引入的,時在公元5世紀。土耳其語中的“茶”,也近似于古漢語“茶”的發音。到了6世紀,飲茶已經從一種藥用行為演變成了一種流行飲品。到20世紀中葉,茶已成為土耳其全國最受歡迎的飲品,這一趨勢一直延續至今。
臧磊 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