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終于學乖了,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補給運輸方式,果然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5月16日,菲律賓再次派遣民用船只前往南海爭議海域仁愛礁進行補給,但與以往高調張揚、借機炒作的作風不同,這一次菲律賓方面異常低調,既沒有第一時間對外發布消息,也沒有在社交媒體上展開話題攻勢,整個過程顯得異常安靜,直到5月20日下午,中國海警發布通報,才讓這次補給行動公之于眾。
根據中方通報,菲律賓方面此次補給事前已主動通報中國,并得到中方許可,中國海警在現場進行了全程監控和執法確認,補給過程中并未發生任何形式的摩擦或對抗。中方也在通報中再次呼吁菲律賓方面恪守先前的默契,與中國一道共同維持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要知道,在過去幾年里,菲律賓在仁愛礁問題上的態度一度非常激進,無論是強行闖入、拒絕配合中方執法,還是通過媒體大肆炒作“被阻攔”、“中方過度使用武力”,菲律賓總會在第一時間將南海問題放大,但這次在補給行動后的四天里未發一言,這是為何?
要理解菲律賓此次沉默原因,將其與菲律賓近期在中業島的另一場補給行動進行對比就知道了。
中業島是南沙群島中另一處爭議島礁,菲律賓自20世紀70年代起非法占據該島,就在仁愛礁補給行動前幾天,菲律賓海軍高調公布了對中業島的補給行動細節。這次補給由一艘與仁愛礁“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同類型的運輸艦執行,而中國的一艘051B型導彈驅逐艦在菲律賓運輸艦后方進行了超近距離的跟蹤與監控,盡管這艘驅逐艦并非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艇,但其火力足以對菲律賓海軍及中業島上的設施構成壓倒性威脅。說白了,菲律賓的這次補給行動幾乎就是在我軍炮管子監視下完成的。
盡管中國軍艦的出現無疑給菲律賓施加了巨大壓力,菲律賓方面仍迅速發布了相關消息和現場畫面,將此次行動包裝為“維護主權”的例行操作,而這種高調宣傳與仁愛礁補給行動后的低調顯然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且從菲律賓選擇使用民用船只而非軍艦,主動通報并接受中方監管來看,在仁愛礁問題上菲律賓似乎真的“學乖了”。
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并非善意的妥協,而是在現實壓力下的被動配合,中方早已明確劃定底線:生活物資可以補給,但必須事先通報并在全程監視下進行,任何軍用補給、建筑材料運輸或突發行動都將遭到堅決阻止。
在多次強行闖入失敗后,菲律賓顯然已經意識到,在仁愛礁問題上“強硬”不再可行,反而會招致更大的損失,尤其是2023年以來多次沖突事件中,菲律賓船只不僅未能完成預定任務,還屢次遭遇阻攔、沖撞和技術性攔截,造成裝備損壞與人員緊張,所以與其說是菲律賓主動放棄炒作,不如說是中國在仁愛礁的實際控制力讓菲律賓別無選擇。
而如今我國在仁愛礁的管控模式,或許為未來處理南海其他爭議島礁提供了一個范例,憑借強大的海警執法能力和海軍、空軍的綜合實力,我們已經在仁愛礁建立了近乎絕對的控制權,通過嚴密的執法和軍事威懾,確保對方只能在中國的規則框架內行動,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直接沖突的可能性,所以未來是很有可能推廣到南沙群島的其他爭議區域的,你們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