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廳的關鍵要訣:絕不與中國海警船發生船體觸碰,避免事情說不清,讓中國找到借口。
遠山純司,日本前海上保安廳第3管區海上保安本部部長。在任期間,負責指揮海保船在釣魚島相關海域活動。
2010年,中國船長詹其雄英勇撞向日本海保船。那次,遠山純司就是日方指揮官。
今年5月,日本一架小型民用機侵闖我釣魚島領空,被在此巡邏的中國海警船載直升機驅離。
雖然日本見事不妙,讓自衛隊飛機緊急升空了,但事后又連忙聲明,沒有使用警告信號彈等任何武器手段。這樣的舉動,又一次遭日本鄉民謾罵,太軟弱,成天只知道“深表遺憾”。
“被侵犯領海,也只是喊話程度,所以不被當回事。”
“幾乎每天都入侵接續水域,海保好說話,太好說話了。”
“就別海上保安廳了,還是讓自衛隊去警備吧。”
“在釣魚島設置海保派出所呀。”
“是日本領土,警告了還不服從,可以立即攻擊吧。”
數日后,遠山純司上電視接受采訪,講述日本為什么總是采取“軟弱”應對方式。
▲日方稱釣魚群島為“尖閣諸島”,中方不認可
遠山:絕對不能撞船。
因為即使是對方撞過來,也一定會說是我們撞過去的。然后,以此為口實,展開下一招,再下一招。所以,為了絕不給對方留一點空子,就絕對不能撞船。哪怕挨得再近,中間只有30公分,也不要與對方船只有觸碰。
而且(為了避免說不清),必須拍照、拍視頻,作為證據。
主持人:(海保)很厲害,也很理解這么做是想回避沖突,但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太軟弱,就不能再強勢一些嗎?
遠山:在這點上,外交層面、政治層面、國際聯手合作層面非常重要。如果當場處理,必會造成流血。一個不好,就和烏克蘭、加沙一樣。為了不變成那樣,作為在現場做事的(海保)巧妙地原地踏步,維持住事態。即使通過政治和外交來解決,需要一定時間,也要等。我認為只有這個法子。
按這位海保前部長所說,準確描述應該是“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絕不與中國海警船發生船體接觸”吧。
說白了,東大不開第一槍,本子也不開第一槍,而且不能讓東大抓住反擊的由頭。
▲日方稱釣魚群島為“尖閣諸島”,中方不認可
無獨有偶,5月21日《周新聞》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國直升機侵犯領空!“釣魚島登陸”進入讀秒?日本應采取的對策呢?
主題還是5月初的中國海警船載直升機驅離日本民間機一事。不過,采訪到的人物是日本前航空自衛隊西部方面隊司令杉山政樹。
此人曾擔任過那霸基地第302飛行大隊隊長,沒少在釣魚島海域上空轉悠。
前面的遠山是海上保安廳的人。這次的杉山是自衛隊的前“空將補”,級別相當高。
海警船配備了363型對空雷達,探測范圍達到610公里。日本民用機從石垣空港一起飛,就被偵測到。不如說,中國海警一直在等機會宣稱“日本民用機侵犯領空”。
看他如何描述日本為什么在釣魚島那邊顯得過于軟弱。
杉山:對日本民間機,中方直升機所采取的反應,航空自衛隊判斷有可能會產生危險狀況,才緊急起飛F15的吧。
不幸中的萬幸,沒有發生中日直升機的接觸事故。日本的民間機和中國海警的直升機都平安無事。因為如果發生事故,就會發展成更為復雜的國際問題。
我常年在釣魚島附近執行任務。中國的動作一年比一年激烈,日本政府一貫保持“不刺激對方”姿態。但也快到極限了。
中國的海警局和海上民兵們的行動,遵循國家方針。而日本呢,有人出于個人判斷跑去釣魚島。這樣一來,就會在政府沒看住的地方,出現不測事態。難免不會發生航空器的接觸事故等。
在中日關系上,真正恐怖的是日方一不小心給中方制造了“契機”。
▲海警船直升機
海上保安廳和航空自衛隊兩名前高官的談話,可以看出它們在嚴防死守,防止日本或主動或被動地,成了開第一槍的。
▲日本卻鼓動菲律賓跟海警船暴力對抗
然后,有意思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廳、航空自衛隊都知道,也都在執行“我絕不開第一槍,也絕不讓中國找到理由借口升級事態”,但它們沒法跟日本鄉民明說。哪一個都是含糊不清的“因為后續會很麻煩”。
這也就導致看不懂到底為什么的日本鄉民,永遠都在問:為什么不使用武器自衛?為什么連警告信號彈都不發射?為什么不能再三警告無效后,武力驅離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