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極簡中國近代史系列的第六篇,歡迎關注本系列。
上文說到,奕山、楊芳等人交了600萬“贖城費”重新贖回廣州城,送走了義律這幫大神,拿到了錢的英國人志得意滿,從廣州返回香港,打算休整一下后繼續勒索大清。
然而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英國人的飛揚跋扈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痢疾和瘧疾開始在英軍中流行,病員超過1100人,海軍指揮官辛好士病死。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使英軍幾乎喪失了戰斗力。
好不容易熬過了瘟疫,兇猛的臺風又開始襲擊香港,共有6艘船沉沒、5艘船被毀或吹至岸上,22艘遭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這場臺風不光幫大清出了口惡氣,還開了一個很惡趣味的玩笑。
臺風吹沉了義律乘坐的路易莎號,義律和海軍司令伯麥等一幫大員流落到了一個小島上,島上的居民奪走了他們的衣物,義律提出付款1000元請他們用小船送之回澳門。雙方的討價還價持續了很久,從1000元升至3400元。最終島民接受了條件。
然而,這些村民們并不知道這些金發碧眼的夷人們真實的身份,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場怎樣潑天的富貴。
在廣州城里,奕山開出有明碼標價的懸賞,其中:
義律 10萬元 奏賞四品翎頂
伯麥 5萬元 奏賞五品翎頂
兩桅船(路易莎號)2萬元
天知道,如果村民們真把義律等人送到了奕山面前,奕山能吹出一個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牛皮。
前文我們聊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兩條主線,一條是琦善、奕山等人先后坐鎮的廣東戰場;一條則是伊里布、裕謙等先后主政的浙江戰場。
廣東這條主線就說到這里吧,下面咱們回頭聊一聊浙江這條線以及一鴉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主帥裕謙。
前文說到,英軍的艦隊到達中國沿海后,首先發動的就是定海之戰并占據了定海,以此為據點北可攻擊天津北京,南可騷擾福建廣東。兩江總督伊里布作為欽差大臣,被道光派往浙江,意圖扭轉浙江局面,收復定海。
1840年8月23日,伊里布到達寧波。伊里布在清朝中晚期的滿族大臣中,算是很有能耐的一位人物了,至少不是憑借自身高貴血統升官,而是少有的科班出身,二甲進士,學霸級人物。
步入仕途后,又憑借能力一帆風順平步青云,常年主政云南,處理邊疆少數民族問題極為擅長。只可惜,雖然都是“夷”,但英夷已經完全超出了他過往處理西南“蠻夷”時的認知。
剛到浙江的伊里布,一心打算按照道光帝的要求剿滅英夷,但是很快,見識了英國人的實力后,伊里布立刻就轉變成了鐵桿的主和派,拿出了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決心同英國人和談。為了不開戰,他不惜多次違抗道光催促進攻定海的旨意,能拖一刻是一刻。
你還別說,伊里布拖來拖去,竟讓他拖出了不小的“戰果”,駐扎在定海的英軍,飽受病魔的襲擊,1840年7月到12月,住院為5329人次,死亡448人。就死亡數字而言,英軍在舟山病死的人數是其兩年多戰爭中戰死人數的5倍。
這一次,清軍完勝。
玩笑歸玩笑,我們實在沒必要去責備伊里布,畢竟他選擇的是求和,同投降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求和是基于對雙方實力有清醒認知的前提下做出的讓己方損失最小的理智判斷,伊里布無疑是明智的。相較于奕山等人莽撞的進攻,導致廣州失陷,支付600萬贖城費,伊里布看起來似乎更加的老成謀國。
然而,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人畢竟是少數,當時的清朝,包括道光在內,絕大多數人是無腦主戰的,伊里布的停戰舉動,極不得人心,很快成為同官們的眾矢之的。于是,伊里布也迎來了自己“下崗”的時刻。
1841年2月10日,道光免了伊里布的欽差大臣差事,任命主戰最力的江蘇巡撫裕謙前往浙江接任欽差大臣,“專辦攻剿事宜”!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最激進的鐵桿主戰派,終于登場了。
此時英軍方面的全權代表,也已經從義律換成了璞鼎查。璞鼎查率領英軍從廣州出發北上攻陷了廈門,然后矛頭直指浙江,他面前的對手,就是裕謙。
裕謙的主戰,可不僅僅只是說說,這樣一位翰林出身的文臣,在踐行自己的主戰立場上,盡顯狠辣手段。
英軍在占領定海期間,有四名“通夷”的漢奸被捕獲,他下令公開斬首,并且把首級傳送各地展示,以儆效尤。
為了報復英軍在定海掘墳的暴行,他下令掘開英軍的墳墓,將數百具尸體刨出挫骨揚灰,然后棄之大海。
不過這都不算啥,還有更狠的,1841年3月定海軍民捕獲一名英國俘虜,他下令綁出營門,“凌遲”處死,梟首示眾。
再后來,戰爭局勢緊急之時,裕謙則更加激進,1841年9月,鎮海軍民捕獲兩名英方俘虜,他竟將“壯士饑餐胡虜肉”的詩化語言變為實際,下令對一名白人俘虜“先將兩手大指連兩臂及肩背之皮筋,剝取一條”,制作為自己坐騎的馬韁,然后“凌遲梟示”;對另一名黑人俘虜亦“戮取首級,剝皮梟示”。
這些舉動為裕謙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一度被世人譽為“林則徐第二”,但同時,也徹底斷絕了自己的后路,要么獲勝,要么戰死,裕謙和英國人之間,已經不可能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那么,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信念的裕謙,又是怎樣備戰的呢?很遺憾,翻遍史料,我們沒有見到任何特殊的地方,僅僅是增加了兵員,并且在定海城沿海一帶修建了長長的土城墻。
在裕謙的邏輯里,規模宏大的土墻已經足以抵擋英國人從海上射來的炮火。如果英軍繞后,從陸上發起攻擊,那么這些“腰硬腿直”,不善陸戰的夷人,更不足懼,會被我大清弓馬嫻熟的勇士殺戮殆盡。
裕謙的自信,連主戰派的祖師,裕謙的偶像,目前正在鎮海幫辦軍務的林則徐都不贊同,多次建議要集中兵力,加強內地的防守,以固門戶。
只可惜,裕謙是不會聽的。
至于為什么,我們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番,這就涉及到主戰派,或者說主剿派思想的理論來源。第一是天朝思想、第二是理學思想。
這兩種思想對近代中國危害極大,在他們共同作用下,使得近代中國一次次挨打,卻一次次的毫不悔悟,最終被這個世界越拋越遠,甚至差點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它們就如黑白無常一般,死死掐著大清的命脈,陰魂不散,硬生生將清朝拖入了閻王殿。
下一節,我們再詳細解說這兩種思想對于中國的危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