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千萬的名畫被70英鎊的贗品取代,你會是那十分之一的鑒偽者嗎?
2015年,倫敦達利奇畫廊上演了一場顛覆認知的實驗:將弗拉戈納爾真跡替換為70英鎊的仿作,邀請觀眾“鑒偽”。結果令人震撼——在觀眾數量為平時四倍的情況下,僅10%的人識破騙局。
在全球藝術市場,每年有超過30%的流通作品被質疑真偽。這些偽造品不僅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更在解構藝術權威的根基: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能出自無名畫工之手,當拍賣行的天價成交實為精心設計的騙局,我們究竟在為何種“真實”買單?
藝術史學家胡貝圖斯·布廷撕開這個隱秘世界的帷幕,追溯三個世紀的藝術造假史,揭示其中堪比諜戰小說的精密運作系統——從調配18世紀顏料的地下實驗室,到操縱拍賣行的金融操盤手,贗品產業鏈的每個齒輪都嚴絲合扣。
本書既是一本鑒偽指南,更是一把手術刀,剖開藝術圣殿金箔下的黑色秘密。下次當你駐足畫作前,或許會本能地追問:眼前震顫靈魂的美,究竟是天才的靈光,還是欲望投射的幻象?
一部所有藝術從業人員必備的藝術史著作
通過搜集大量藝術史上的偽造案例,
揭示造假者如何利用技術、歷史知識
和市場漏洞制作贗品,
分析收藏家、畫廊和拍賣行為何有時會“自愿受騙”,
揭示藝術市場中的欺騙網絡
(點擊封面跳轉至小程序購買)
藝術贗品:欲望的誘餌
[德]胡貝圖斯·布廷(Hubertus Butin)著
吳寧 譯
精裝·408頁·32.0萬字
89.00元
2025年5月出版
作者介紹
[德]胡貝圖斯·布廷(Hubertus Butin),藝術史學家、策展人、鑒定專家。1964年出生,上世紀90年代曾任職于格哈德·里希特工作室,深諳當代藝術創作與理論。自1991年起,他出版多部藝術研究著作,包括《當代藝術專用詞詞典》,并長期為全球博物館、收藏家及拍賣行提供專業鑒定服務。
譯者介紹
吳寧,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碩士,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文學博士,現旅居奧地利。近十多年中,與歌德學院(中國)和國內多家出版社保持密切的翻譯合作關系,譯有《德意志之魂》(合譯)《技術倫理學手冊》《西方通史:當前時代》《焦慮的社會——德國當代的恐懼癥》《馬克斯·韋伯——跨越時代的人生》《眾神的黃昏——1900至1940年德國知識界的沉浮》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言/001
第二章 贗品、復制品和篡改原作/015
第三章 原作和灰色地帶/028
第四章 贗品問題/045
第五章 造假者/063
第六章 藝術繁榮/078
第七章 收藏家/086
第八章 投機家/101
第九章 拍賣行、藝術品經銷商和網上賣家/135
第十章 評估師、鑒定師和專家/166
第十一章 公共媒體/200
第十二章 博物館館長/235
第十三章 藝術家/259
第十四章 結束語/295
注釋/299
參考文獻/335
圖片來源/401
鳴謝/403
策劃:吳禹霖
編輯:吳禹霖
審校:李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