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吳昊 孫雪婷
5月22日上午,來自國內100多家媒體的社長、總編輯及骨干記者共同組成的調研采訪團齊聚濰坊青州,打卡青州博物館,近距離感受這家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博物館,憑什么能在全國眾多博物館中“殺出重圍”,備受關注。
鎮館之寶詮釋中式浪漫主義
當調研采訪團走進這座“小而美”的博物館之中時,立刻便被這里驚奇美妙的文物吸引。來到青州博物館二樓,身為國家一級文物的明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狀元卷正靜靜存放在那里,這是國內目前所見的唯一一份明代狀元卷真跡,全文共2460字,用工整的小楷寫成,無一錯字。工作人員介紹,在這次殿試中,萬歷皇帝給出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也就是如何治理國家。趙秉忠的這份答卷言語中肯,提出“實政說”與“實心說”,對應現在的治國理念來說,就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萬歷皇帝看后非常欣賞,在試卷首頁右上角頂天頭,親批為第一甲第一名。
同樣在二樓展示的東漢“宜子孫”玉璧也是國家一級文物,于1982年在青州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墓出
齊魯晚報 張忠 攝
土,采用新疆和闐玉碾琢而成,呈圓形狀。玉璧上有出廓,壁身中部有凸棱一周,外環飾淺浮雕蟠龍紋一周,內環飾蒲紋形乳丁158個。在玉璧紐中央有用篆書鑄寫的“宜子孫”三字。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三個字是古代的吉祥用語,為“子子孫孫宜室宜家”之意。
齊魯晚報 戴偉 攝
來到青州博物館四樓,在“青州微笑——龍興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藝術陳列”的序廳和尾廳,兩座佛像遙遙相望,面帶微笑注視著眾生,形成一種交相呼應的藝術之美,成為青州博物館最具盛名的“打卡地”。與傳統的佛像雕塑不同,龍興寺中的佛像幾乎全部面帶微笑,“這些佛像剛出土時身上的服飾色彩都十分鮮艷,即便到了今天也能看出許多顏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縱觀青州博物館中的文物,大多呈現一種色彩鮮艷的明媚質感,這與青州當地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
藏品“裸展”可近距離感受文物生命力
青州博物館新館整體建筑采用漢唐風格,突出中國傳統建筑的“高臺、闕樓、坡屋頂”特色,新館設有“青州歷史陳列”“龍興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藝術陳列”“青州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文物陳列”等6個常設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展出文物近2000件。
漫步青州博物館之內,千年文化盡收眼底。工作人員說,館內的許多藏品大膽采用了“裸展”的方式,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都能近距離感受到文物身上跳動的脈搏與鮮活的生命力。在表現形式上,青州博物館結合建筑設計的空間布局,運用不同尺度、形態、亮度打造或獨立或融合的空間,以寫實與寫意交融的創作手法,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進行展覽陳列,運用多種數字科技手段有層次地升華陳列內容,層次遞進詮釋展覽的情感內涵,重點突出青州市地域文化特點和歷史文化亮點,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將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升華為創意靈感,合理運用文物、影像、色彩及聲、光、電,打造一個渾然天成、獨具一格的沉浸式展館。
齊魯晚報 戴偉 攝
館藏文物6萬余件
2008年,青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2017年,青州博物館與青州古城、云門山組成青州古城旅游區,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也是濰坊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據了解,青州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6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43件,國家珍貴文物3000余件。此次青州博物館之行,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調研采訪團深刻感受到了濰坊青州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里,人與文物之間是沒有距離與隔閡的,像是兩個穿越千年的靈魂在相互傾訴,將歷史的壁壘徹底“打破”。
5月20日至23日,“全國主流媒體社長(總編輯)濰坊行”活動在濰坊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家主流媒體的社長、總編輯及骨干記者走進濰坊,深入了解濰坊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發展成果與創新實踐,借助黨媒及權威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營造團結奮進的主流輿論,賦能更好濰坊蓬勃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