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海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電話卡和銀行卡的案例。今年4月,警方在偵辦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過程中,對盜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冊電話卡的可疑情況開展反查,通過循線深挖、集中收網,成功打掉一個涉及開卡、地推、收卡、接碼等多個環節,通過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違規辦理電話卡的涉詐黑灰產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證涉案電話號碼1.3萬余個、接碼短信35萬余條。
警方在前期辦理電詐案件時發現,境外電詐團伙所使用的電話卡注冊人是一位在校大學生,可這名學生卻對自己辦理過手機卡毫不知情。據學生回憶,前幾個月曾被同學拉去兼職辦理了銀行卡,可能在此期間泄露了個人信息,警方偵查發現這樣的情況并非個案。
經過縝密偵查,警方于5月分批實施了抓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3人。其中,犯罪嫌疑人董某曾在銀行、通訊運營商等公司工作,對銀行卡和電話卡的開卡業務均較為熟悉。辭職后,便與詐騙分子相勾連,伙同他人成立勞務分包公司,專門從事銀行、通訊運營商外包的“地推”服務,在獲取了大量個人信息后,又違規辦理、販賣電話卡給境外詐騙團伙,從中牟取非法利益。
調查發現,在該團伙獲取個人信息的群體中,不乏一些學生和老年群體,在不知不覺中充當了電信網絡詐騙工具人。
針對學生群體,該團伙通過招募學生兼職拉人頭的方式,許諾其只要拉夠一定數量需要辦理儲蓄卡、信用卡的同學前往咨詢,就可以獲取200到300元不等的好處費、人頭費。一旦有人咨詢,犯罪嫌疑人以辦理信用卡、儲蓄卡送禮品、現金返利為誘餌,吸引學生辦卡。在辦卡時,謊稱錄入信息不成功要求重新輸入,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身份和人臉信息,違規辦理電話卡。
針對老年群體,該團伙則在各大菜場、商場等地,以開戶后三個月即銷戶、開戶即贈送大米、雞蛋等為誘餌,誘騙前來領取免費贈品的老年人開辦新入網手機卡。在確認老人沒有使用的需求后,當面上演一出當場假裝掰斷卡的動作,將這些已通過身份證實名認證的手機卡非法截留。隨后,這些電話卡插入“貓池”來批量接收驗證碼,再將驗證碼轉發給境外詐騙團伙,用于注冊短視頻、購物、交友軟件等平臺賬戶,為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便利。
目前,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在這起案件中,市民群眾不難發現,這些非法獲取的手機卡及其服務密碼被詐騙分子利用后,將會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便利條件,也會使網絡環境充斥大量虛假賬號和惡意行為,影響互聯網企業正常運營,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對此,上海警方提示,每個人都是保護個人信息的第一責任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信息保護習慣,涉及身份驗證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不輕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也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切勿為了蠅頭小利,成為詐騙分子的“工具人”。同時,也提醒各大公司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合法獲取信息的同時,也要履行好主體責任,各方合力保護數據與隱私安全。
(總臺記者 俞翔)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