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風水師眼中,我國的版圖上蘊藏著幾支龍脈。
龍脈不僅僅代表特殊的地理形態,更象征著國家命運的興衰。
大家普遍認為,若是帝王葬在此處,則能夠保障后代永世享受帝王待遇。
因此古代的諸多帝王都會選擇合適的龍脈作為埋葬之地,希望通過這樣神秘的方式,保后代永世平安,以及江山穩固。
根據考察,處在龍脈上的帝王陵墓共有3處。
巧合的是,這三個陵墓卻都沒有動工挖掘。一個不能挖,一個不敢挖,一個竟然挖不開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三個帝王又是誰呢?
什么是龍脈?
中國自古就有龍脈的傳說,根據字面意思,龍脈指的就是龍的脈絡。
雖然龍是神話傳說,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但龍脈作為一種象征,卻是古代風水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龍脈代表著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通常指的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因為大多數山脈從整體形態來看,與盤踞的龍比較相似。
風水學是一門神秘的學科,且傳承十分久遠。
在我國眾多的朝代之中,經歷的每一個朝代都曾被賦予一條龍脈的希冀。
從古至今所流傳的風水學之中,均認為昆侖山是萬山之祖,因此也將其視為龍脈之源。
在民間傳說之中,中華有三大龍脈,分別指的是北干龍、中干龍和南干龍。
北干龍指的是西起昆侖山,經過祁連山、賀蘭山、陰山、進入大興安嶺后向東南方向延續至長白山,最終橫跨朝鮮半島。
中干龍指的是西起昆侖山,向東南方向延伸,途徑秦嶺、大別山,一路向東,最后經江浙一帶入海。
南干龍同樣西起昆侖山,經過云南橫斷山脈,隨后一路向東,最終由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
從中不難看出,所有的龍脈均發源自昆侖山,其中南干龍入海的方向并不十分統一,但總體以長江流域為主。
且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山脈之間走向和分級看上去的確像龍的走向。
因此古代風水師會認為龍脈能夠聚集靈氣,并將這些地方看作風水寶地,帝王也爭相葬在龍脈之上。
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占地面積56.2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嬴政從13歲即位就開始修筑秦始皇陵,共歷時37年,耗費72萬人,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從1974年發現秦始皇陵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0余年,然而挖掘工作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么秦始皇陵是至今為止都不敢挖的皇陵呢?
首先是秦始皇陵中的復雜的機關和各處充斥著的水銀。
如果盲目的挖掘,不但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還可能導致挖掘人員被有害物質侵襲。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陵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包含著大量珍貴的文物。
上世紀挖掘的過程中發現,兵馬俑并不只是簡單的泥塑,而是具有精美彩繪的藝術品。
但挖掘的過程中受到墓內外溫度差、濕度差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那些彩繪沒辦法完整的保存下來。
如果現在的技術無法確定是否能夠保護文物,貿然打開導致文物損毀,對于國家和世界來說,都是一項損失。
不能挖的黃帝陵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有著“天下第一陵”的美譽。
軒轅黃帝被譽為“人文初祖”,根據滬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漢人都是黃帝的后裔。
對于黃帝文化,是全國上下均有的共識。
黃帝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秦靈公設立了祭祀黃帝的場所。
雖然黃帝陵之中埋葬的并不是軒轅黃帝本人,只是一些黃帝的遺物和陪葬的陶器,
但此后的數千年中,仍舊無數皇帝均曾翻修過黃帝陵,并來此祭拜。
1961年黃帝陵更是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一步凸顯了黃帝陵的重要地位。
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尋常老百姓,每年都會有人來到黃帝陵祭祖尋根。
即便是臭名昭著的盜墓賊,也從未有人前去盜取過黃帝陵。
可以說,黃帝陵就是無數中華兒女對文化的寄托與傳承,象征著民族的力量。
正因如此,黃帝陵是絕不能挖掘的皇陵。
挖不開的乾陵
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乾陵占地面積接近240萬平方米,除了主墓之外還有17個小型陪葬墓,乾陵內部的金銀珍寶數量絕對超乎想象。
歷史上也有無數覬覦乾陵中陪葬品的盜墓賊。
但無論是封建時代的刀砍斧劈,還是近現代的槍炮轟炸,1200多年的歷史之中,始終沒有人成功過,甚至一些盜墓賊自始至終都沒找到乾陵的入口。
歷史上有記載的有名有姓的盜墓賊就多達17個,大規模的盜墓活動至少三次。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唐朝末年黃巢發動的起義,他帶領手下約40萬人挖掘乾陵。
黃巢手下的士兵都是挖掘的能手,但他們將乾陵所在的梁山挖出了一條40米長的深溝,卻仍舊沒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不得已之下,黃巢只能放棄。
現如今梁山主峰的西側還有這道溝,也被稱為“黃巢溝”。
時至今日,乾陵依舊保存完整。
乾陵之所以能夠如此穩固,與之“因山而造”的建筑方式密不可分。
梁山的石灰巖之地較為堅硬,且曾被冰層覆蓋,冰層融化后和砂礫土層進一步融合,更加增強了梁山的堅固性。
乾陵整體置于山體之中,有效保證了陵墓的堅固程度。
同時乾陵的墓道口也十分隱蔽,且建造方式獨特。
墓道由一層層地方的石條構成,石條之間用燕尾形鐵栓板固定。
武則天下葬后,朝廷還曾讓工匠將融化的錫鐵灌注到墓道內,將石條、鐵栓板徹底融為一體。
這種設計進一步提升了乾陵的堅固程度。
雖然1958年幾個農民在開山炸石時無意間發現了乾陵的墓道,但隨后乾陵就被保護了起來,避免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總結
龍脈雖然是風水中的一種象征性概念,以現如今的眼光來看是封建迷信。
但在歷史長河之中,龍脈也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是國人對于天地的期盼和敬畏。
這些陵墓,既是歷史的證明,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象征。
秦始皇陵、黃帝陵和乾陵之所以能夠保存至今,并不是因為龍脈的庇佑,而是中華兒女對于歷史與祖先的尊敬。
對于當前的我們來說,保護這些皇陵,就是保護我們的文化底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