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占率持續飆升的大環境下,當別家車企摩拳擦掌時,本田卻放緩了電動化步伐,這是什么節奏呢?
日前,本田發布了2025年全球事業規劃,其中比較辣眼睛的就是本田將會調整汽車電動化戰略。簡而言之,本田的純電動車戰略,因受市場增速放緩原因而需要踩一下“剎車”。
本田純電車要躺平?
盡管本田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實力不容小覷,同時也憑借著出色的產品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如今面對新能源浪潮,本田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在國內市場整體狀態低迷。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本田旗下兩家在華合資車企總銷量略僅超4.05萬輛,同比下降30.08%。其中,廣汽本田4月份銷量不到1.85萬輛,同比下滑25.06%;今年1-4月,廣汽本田累計銷量超11.1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1.48%。
伴隨著新能源化進程,曾經風光一時的合資品牌也不得不面臨轉型。不過,相較于同行們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本田新能源化步伐就有點慢,中國市場總體銷量持續下滑不說,還缺乏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比如廣汽本田推出的純電車型P7,起售價就達到20萬元級左右,令很多人望而卻步,該車4月份銷量僅437輛,遠不如豐田、大眾、日產等新能源車型的表現出色。
正因為本田在純電車上缺乏優勢,也讓廠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過它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令人驚訝,那就是躺平。從本田發布的2025年全球事業規劃來看,預計2030年其純電車銷量占比不能達到此前設定的30%,因此本田將調整產品陣容、投放時間等,由此將削減3萬億日元電動汽車投資。
以混動車型破局
盡管本田將削減電動汽車投資,但并沒有放棄新能源化賽道,而是將重心轉向混動車的研發。對此,本田汽車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表示“本田汽車將把混合動力汽車定位為在電動汽車普及過渡期發揮關鍵作用的動力系統,并進一步增強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線。”
據了解,本田汽車將對其獨創的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及e:HEV混合動力平臺進行全面升級,同時還將通過產業鏈的優化,實現成本降低,從而帶給后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根據規劃顯示,到2030年本田力爭汽車總銷量較目前增加360萬輛以上,其中混動車銷量目標增加220萬輛。戰略調整后,本田汽車計劃從2027年開始的四年內在全球推出13款下一代混動車型。
在重心轉向混動車型的同時,本田并沒有徹底放棄純電車型,而是將2025—2030年視為公司的“技術打磨期”,計劃通過“Honda 0系列”以及其他相關產品逐步完善電動化布局,2030年后純電動汽車仍是其核心支柱。
《車壹圈》觀點:看得出來,本田一直飽受新能源化苦惱。面對新能源化轉型,本田也深知“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將產品重心傾向于混合動力不失是明智之舉。首先,做好自己的拳頭產品,能在新能源產品市場發揮立竿見影作用,凸顯自家產品優勢,進而扭轉國內市場不利局面;
其二,相較于國內其它同行,本田在電動化上明顯缺乏優勢。無論是從動力電池技術,還是成本上都存在劣勢。如果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純電車上,可能最后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對整個市場并沒有什么起效。索性將重點攻堅混動產品,在這個相對還占優勢的領域,或許還能實現新能源化的逆襲。
不過,就業內看來,本田重點發展混動車型也極可能是“雙刃劍”,短時間會形成產品優勢,拉動一些銷量,但也可能會受到相關政策影響。比如在混動車的屬性上一直存在爭議,如果哪一天將其劃為燃油車,廠家又當如何呢?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看,合資品牌在新能源上最大問題除了設計缺乏亮點外,產品價格也不占優勢。今年以來,通過日產、豐田推出的幾款新車后,大家也感受到了合資車的進步。這幾款車型不僅外觀設計時尚動感,舒適、科技配置及智能化上看齊造車新勢力,同時售價也非常親民。
如今,本田在新能源動力上做了取舍,但如果缺乏像日產N7(參數丨圖片)、豐田鉑智3X這樣的代表車型,缺乏能明顯打動消費者的產品看點,那么對于市場來說,所有的努力還是隔靴搔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