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革命如同一記重拳,正擊中傳統汽修行業的軟肋。作為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老兵,我親眼見證了這場變革帶來的震蕩。
汽修廠的冰火兩重天
上海那家曾經擁有35家門店、年營收過億的汽修連鎖,如今門店數量暴跌至僅剩5家。這不是個例,而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據統計,我國約有90萬家汽修廠,預計到2027年,將有超過一半面臨倒閉風險。
當你去修一輛燃油車,發動機大修2-3萬,變速箱翻新1-2萬,離合器更換4-5千,正時皮帶2-3千...每年一輛普通家用車至少要往汽修廠送1-2萬塊錢。這就是傳統汽修廠的“財源”。
而電動車呢?“三大件”就是“電機+電控+電池”。電機耐用得驚人,電控故障直接更換,電池問題整體替換。平時最多換換輪胎、補充制動液、更換雨刮和空調濾芯,一年下來可能連2000塊都不到。
這個差距有多大?一輛比亞迪海豹跑了15萬公里,除了正常保養,就換過一次輪胎,維修總成本不到8000塊。同樣里程的燃油車?保守估計也得3-4萬打底!這車,有點東西啊!
遠程診斷:汽修廠的“天塌了”時刻
更要命的是,蔚來、理想、小鵬這些電車廠商還搞了個“遠程診斷”。車子出了問題,系統直接遠程診斷,連故障代碼都分析得清清楚楚,告訴你該換哪個零件。
這相當于給汽修廠判了死刑!以前,汽修廠還能靠著師傅的手藝跟4S店搶生意,現在車企直接把路堵死了。
不只是汽修廠,4S店也受到重創。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提供的數據,2021-2023年已有超8000家4S店退網倒閉,2024年預計將有超過8000家4S店關門。
連4S店都撐不住,汽修廠的日子更難過。
技師的無奈:一身絕活兒成了“老黃歷”
那些干了大半輩子的老技師們最為辛酸。他們研究了一輩子的發動機、變速箱,手藝精湛,卻突然發現這些技能在電動時代幾乎毫無用武之地。
一位60歲的老師傅戴著老花鏡惡補電工知識的場景,讓我心里一陣酸楚。“這行變化太快了,咱要是不學新技術,就只能等著被淘汰。”這話道出了無數汽修技師的心聲。
自救之路:轉型還是轉行?
面對危機,汽修廠老板們也在積極尋找出路:
1.有的改行專門賣電動車配件,主打輪胎和底盤件2.有的轉型做電池檢測維護3.有的干脆不修車了,改行賣充電樁和家用光伏4.還有的利用對車的了解,轉行賣新能源二手車
但轉型何其艱難!
就像那位年輕的修車師傅老王所說:“電車維修的技術和燃油車完全不一樣,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學習成本太高了。”更何況很多電車維修技術被廠商壟斷,配件價格昂貴,小修理廠根本競爭不過大型4S店。
時代的兩面性
這場變革對車主而言卻是利好。以前開油車,每次去4S店保養都像上戰場,提心吊膽怕被坑。現在開電車,基本就是充電開車,保養維護成本大幅降低,用車體驗“真香”。
電動化浪潮既給傳統汽修行業帶來挑戰,也為車主創造了更加便捷、經濟的用車體驗。這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
我的看法
作為一名見證了汽車行業數十年變遷的老兵,我認為傳統汽修行業確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并非完全沒有出路。
關鍵在于順應變化,不斷學習新技能。那些愿意學習電動車維修技術、提前布局新能源服務領域的修理廠,仍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國家和社會也應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術培訓,幫助這些為汽車行業默默奉獻多年的技工們順利完成轉型。他們的經驗和技藝,仍是汽車行業的寶貴財富。
各位車友,你們怎么看待電動化浪潮對汽修行業的沖擊?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和經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