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張蕾 吳政源
5月12日,記者在新疆皮山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看到,心理咨詢師瑪合熱·圖爾迪巴柯在婚姻家庭糾紛調(diào)解室耐心化解一起夫妻之間的矛盾糾紛;普法圖書角,一名普法志愿者拿著法律書籍向群眾講解法律知識;辦公區(qū)的幾名工作人員正根據(jù)“微心愿”臺賬,幫助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金……
皮山縣綜治中心于今年4月15日掛牌成立。作為縣域社會治理的“前沿樞紐”,該綜治中心科學劃分“接待服務、矛盾調(diào)解、治安防控”三大功能區(qū),設置法律咨詢、信訪接待、心理疏導等11個服務窗口,實現(xiàn)群眾訴求“一窗受理、一網(wǎng)通辦”,系統(tǒng)整合公安、信訪等24個部門資源,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我受夠了,今天必須離婚。”記者剛走進婚姻家庭糾紛調(diào)解室,見一名女子憤然起身,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對面的男子扭過頭,悶聲不吭。
瑪合熱輕輕拉上百葉窗,給二人遞上熱水,輕聲說:“先不聊離婚,說說委屈的事兒。”
女子熱某哽咽著說,兩人于2020年初結婚,同年年底有了孩子后,都是她獨自照顧孩子。聽完妻子的敘述,丈夫艾某承認自己工作壓力太大,忽略了家庭。
瑪合熱找準矛盾癥結,從法律角度指出夫妻雙方應盡的義務,又從情理角度勸雙方多為孩子和家人考慮。夫妻倆聽完后有所觸動,艾某承諾今后多為妻子分擔家務,多照顧家庭,熱某也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該綜治中心將婚姻家庭調(diào)解室和心理疏導室合二為一,沙盤上擺著象征和解的小樹,墻上貼著“先聽情緒,再解難題”的標語。今年以來,已有52對夫妻在這里握手言和,134起婚姻矛盾糾紛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不簽合同就是吃啞巴虧。”在綜治中心的調(diào)解桌前,人民調(diào)解員買力合巴·買買提拿著勞動法手冊向古某講解相關法律知識,隨后撥通某家政公司負責人的電話。
去年年底,古某在皮山縣某家政公司工作,到今年2月底,家政公司拖欠古某6000元勞務費。針對這起糾紛,買力合巴將雙方邀請至綜治中心,現(xiàn)場開啟“法律小課堂”,“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沒合同但有工作記錄也能維權,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買力合巴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法律條款,告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將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某家政公司負責人當場轉賬付清了勞務費。
“調(diào)解+幫扶”是皮山縣綜治中心的亮點工作之一。今年以來,綜治中心與群眾工作服務中心協(xié)同聯(lián)動,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點亮群眾微心愿”項目,申請救助金,在調(diào)解矛盾糾紛的同時,為困難群眾送去溫暖。
4月初,桑株鎮(zhèn)墩恰喀村村民玉某因車禍去世,其家屬努某到綜治中心尋求幫助,調(diào)解員化解糾紛后了解到努某家庭困難,通過“微心愿”基金為其申請救助金。目前,該綜治中心首批救助金已經(jīng)發(fā)放到501戶困難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