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廣東省中小學課堂教學數字化評價與質量提升項目”2025年春季學期省級教研活動第15場在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舉行。本場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承辦,本項目佛山組6所學校(南海區桂城中學、順德區樂從中學、南海區南海實驗小學、南海區桂城街道怡海第五小學、順德區大良實驗小學、順德區京師勵耘實驗學校(小學) )共同協辦,并得到了佛山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佛山市禪城區教育發展中心教學研究室的大力支持,
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董蔚書記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她提出數字化已成為解決教育高質量發展問題的關鍵,并向與會的專家和教師介紹了CSMS項目的校本實踐,學校將致力于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數字孿生系統、開發全學科教學改進圖譜、建立“AI+教研”共同體,以智慧教研孕育課堂新樣態,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貢獻灣區智慧。通過精心制作的專題視頻,生動呈現了CSMS項目在瀾石中學的實踐探索,系統闡釋了數字化賦能背景下教學研究模式的創新路徑與階段成果。
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董蔚書記致辭
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項浩原老師以《借助CSMS平臺探索項目式教學在物理復習課中的應用路徑》為題,通過前后測對比以及CSMS數據驗證,發現項目式學習能提升復習效果,后續將優化模式、設計更多教學項目。
順德區京師勵耘實驗學校陳毓泓老師以《從經驗走向循證:CSMS平臺與觀察量表雙輪驅動的精準教研模式探索》為題,提出要構建“平臺數據+人工量表”雙輪驅動教研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按照“課前梳理—雙盲分析—策略優化—二次驗證”四個步驟,形成高階思維問題鏈的改進閉環。
南海區南海實驗小學許潔老師以《CSMS 賦能教師成長與學科教研創新》為題,指出要借助CSMS平臺助力教師成長與學科教研創新,新教師通過數據分析改進教學問題,骨干教師突破瓶頸。未來將探索大單元教學評一體化,聚焦學生思維發展。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怡海第五小學羅吳蘭老師以《借助CSMS提升小學數學“非線性”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為題,根據怡海五小數學科組利用CSMS探索數學課堂中的“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和“如何體現學生主導地位”的策略問題,培養優秀青年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培養學科專業能力素養,不斷探索更新教學評價策略,提升教師的非線性教學能力。
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實驗小學鄒智程老師分享主題為《CSMS立體評價框架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從“數據解碼:從經驗評課到精準診斷的認知革新”、“知行轉化:從單點改進到課堂重構的行動躍遷”、“生態構建:從個體成長到全校共進的體系突破”三個維度展開分析,利用課例數據深入剖析“教學評一致性”在教學中的改進和完善,以此輻射到學校在青年教師團隊建設當中去,提高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讓理論扎根實踐,讓成長清晰可見。
教研沙龍環節圍繞《借助“CSMS+知行理論”打造高階課堂和強師建設研究》這一主題,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教導處副主任甘力、禪城區教育局教育發展中心教學研究室主任沈文莉、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教研處主任葉懷燕、佛山市南海區南海實驗小學教導處副主任陳冰娜、佛山市順德區樂從中學馬恒春、佛山市順德區京師勵耘實驗學校小學英語教師吳亞平和佛山市禪城區瀾石中學初中數學教師王文佳參與研討。圍繞“高階課堂構建”、“CSMS促進教師成長”、“CSMS研究成果的研究推廣”三個主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分享。
開展沙龍研討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對本次活動總結點評。他認為本次活動有四個特點:一是助力思維培養,項目式學習讓復習課提質增效;二是助力評價改革,精準教研讓課堂觀測有憑有據;三是助力教師成長,分類施策讓教師問題有效解決;四是助力教學改革,循證改進讓學校課堂務實高效。他提出了三點期望:一是善用數據,以評價改革推動質量提升;二是巧用工具,以教研轉型推動教師成長;三是搭建平臺,以活動開展推動學校發展。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做活動總結
本次教研活動聚焦課堂數字化轉型,展現了CSMS為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注入的新動力,為學校教學變革提供了經驗參考。未來項目學校將繼續深化課堂評價與 CSMS 系統的融合,不斷探索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思維課堂教學。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