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意思為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是古代名將可以獲得的至高榮譽和封號。不過“武安君”仿佛是一個受了詛咒的封號,3大戰(zhàn)神級名將獲得“武安君”封號,但誰受封誰慘死。
一、白起
《史記》記載,白起“言能撫養(yǎng)軍士,戰(zhàn)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被秦昭襄王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93年,韓國、魏國出兵24萬攻打秦國。秦軍不是韓魏聯(lián)軍對手,只能退守函谷關(guān)死守。
丞相魏冉向秦昭襄王推薦了白起,讓他擔任秦軍主將,率兵迎戰(zhàn)韓魏聯(lián)軍。白起采用避實擊虛、先弱后強、前后夾攻、個個擊破的戰(zhàn)法,大敗韓魏聯(lián)軍,斬殺24萬人,贏得伊闕之戰(zhàn)勝利。
這之后,白起仿佛開掛一般,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為秦國接連擊敗韓、魏、趙、燕、楚等對手,奪取了數(shù)十座城池。公元前260年,白起又在長平之戰(zhàn)中大敗趙軍,斬殺趙國45萬士兵。
白起想一鼓作氣,滅掉趙國。
秦國丞相范睢擔心白起有了滅趙之功后,威望大增,威脅自己的丞相之位。他接受了趙國使臣的賄賂后,以秦軍傷亡慘重,糧草耗盡,難以支撐秦軍繼續(xù)作戰(zhàn)為由,勸說秦昭襄王撤軍了。
一年后,秦昭襄王再次派兵攻打趙國。
白起,一不滿長平之戰(zhàn)后,秦昭襄王聽信范睢之言,讓自己撤軍,以至于自己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機。二是他覺得趙國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部署。其他各國也會援助趙國,秦國沒有任何勝算,所以不愿攻打趙國。這惹怒了秦昭襄王,他將白起貶官。之后又聽取范雎建議,賜死了白起。
二、李牧
廉頗一直是趙國的中流砥柱,最核心的大將。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病逝,趙悼襄王繼位后,他覺得廉頗年邁,棄用了廉頗。廉頗不愿交出兵權(quán),打跑了前來替換自己的樂乘。之后,廉頗擔心會被趙王所殺,就離開趙國去投奔魏國。
此時的李牧還是個普通將領(lǐng),負責替趙國鎮(zhèn)守邊疆。
廉頗離開后,趙王無將可用,又想起了廉頗。趙王派使臣前往楚國探望廉頗,想重新啟用他為將。
廉頗為了證明自己老當益壯,還能為將,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披甲上馬,展示自己寶刀不老的風采。可惜,使臣被奸佞郭開收買,他回來說廉頗老了。趙王至此放棄了啟用廉頗。
不久,李牧在雁門郡大破匈奴,斬殺10萬人,讓他成為了趙國冉冉升起的明星,獲得趙王重用。
公元前233年,232年,李牧在肥之戰(zhàn)和番吾之戰(zhàn)2次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保住了孱弱的趙國。
李牧因功被趙王封為“武安君”。
李牧是個頂級名將,有他在,秦軍很難擊敗趙軍,滅掉趙國,所以他們使用離間計,用重金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謀反,導致李牧被殺。李牧死后,秦將王翦很快滅掉了趙國。
三、項燕
項燕是楚國名將。
秦王嬴政滅掉韓國、趙國、魏國后,準備滅楚。
老將王翦提出,需要60萬大軍才可以滅楚。有60萬大軍,王翦別說滅楚了,滅秦都不在話下。秦王猶豫了。這時李信提出,20萬大軍就可以滅楚。秦王給了李信20萬大軍,讓他去滅楚。
公元前225年,李信被楚國名將項燕擊敗,狼狽逃回了秦國。
李信兵敗后,嬴政只能給王翦60萬大軍,讓他去滅楚。
王翦知道項燕是個頂級名將,和他決戰(zhàn),即便擊敗了楚軍,秦軍也會損失慘重,付出巨大傷亡。王翦選擇了避而不戰(zhàn),和楚軍長久對峙。秦軍是優(yōu)勢一方,他不主動出擊,項燕也不敢進攻。
雙方對峙了一年時間,秦軍除了玩投擲石頭等游戲外,沒有任何要進攻的跡象。項燕覺得,秦軍不打算進攻了。為了避免持續(xù)消耗糧草,損害楚國國力,他決定撤軍。項燕撤軍途中,王翦突然下令秦軍發(fā)起進攻。楚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慘敗于秦軍。項燕戰(zhàn)死,楚國被王翦所滅。
除了白起、李牧、王翦三大名將,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因為促成6國合縱抗秦立功,也被封為“武安君”。
蘇秦的合縱抗秦之術(shù)被秦國張儀的連橫之術(shù)破壞了。蘇秦最后在齊國被刺客刺殺,結(jié)局也很凄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