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5月21日第3版)
5月20日,隨著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精準澆筑,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渝昆高鐵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毛家村水庫特大橋剛構連續梁順利合龍,為全線如期貫通奠定了基礎。
這座橫亙于會澤縣毛家村水庫的大型橋梁全長608.9米,前接大坪隧道出口,后接韓家坪隧道進口,該橋上部結構為(64+116×4+64)米預應力混凝土剛構連續梁,最高深水主墩49米。
據現場技術負責人寧賦巖介紹,項目開工以來,技術團隊構建“鉆渣—泥漿—廢水”三級循環處理系統,實現施工過程零排放。創新研發的泥漿分離技術將鉆渣轉化利用,處理后的清水回用率達100%。隧道施工同步推進清污分流系統,配備智能污水處理設施,構建立體化生態防護網,確保水源零污染。面對5個深水主墩的技術挑戰,項目團隊引入BIM建模、應力監測等智能建造技術,攻克了高墩大跨結構穩定性難題。通過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實現對混凝土溫度、結構形變等關鍵參數的24小時動態監控。特別設計的鋼護筒圍堰施工方案,有效化解了深水區作業風險。經檢測,全橋線型控制誤差小于3毫米,創下同類型橋梁施工精度新紀錄。
昆明方向也傳來新進展
我們一起看一下
5月21日
渝昆高鐵建設取得兩項重大進展
連通下穿機場隧道的長水機場站
順利完成明挖區間頂板澆筑
特大橋上部結構施工
為渝昆高鐵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現場。
長水機場站明挖區間地處機場改擴建工程核心區域,由于連接著下穿機場跑道的8公里長隧,所以采取明挖建設的方式。在此次澆筑完成后,這個區域上部后續就開始航站樓的建設,將來在這里形成底部為渝昆高鐵線路,上部為航站樓、地鐵、高速公路聯絡線等立體交通方式。
中鐵十八局渝昆高鐵長水機場站現場負責人丁少寧介紹,此次澆筑的頂板是明挖區間與機場緊密相連的關鍵紐帶,是后續工程的基礎。澆筑完成后,機場航站樓、停機坪等重要設施,就要在這個上面施工建設,為機場擴容升級和渝昆高鐵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施工場景。
明挖區間主體結構為地下一層連跨拱形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最大開挖深度43.4米,最大跨度約60米,共有頂板34段,需澆筑混凝土15萬立方米。此次澆筑的頂板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設計方量超2500立方米。
21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順利澆筑完成,歷經15個小時的連續奮戰,長水機場車站特大橋16、17號墩現澆梁澆筑作業完成,標志著渝昆高鐵長水機場車站特大橋上部結構施工全面完工。
此次澆筑的16、17號墩現澆梁,全長24.7米,混凝土澆筑方量達330立方米。長水機場車站特大橋作為渝昆高鐵云南段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1128米,共設有76個墩臺,坐落于長水機場改擴建區域。該橋現澆梁總長570米,且與長水機場站同步建設,施工過程中需與機場擴建工程交叉作業,施工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現場作業場景。
國鐵昆明局滇中鐵路建設指揮部現場負責人向旭說:“為早日將工程移交機場樞紐方施工,我們充分發揮建設單位的牽頭引領作用,組織參建各方加大資源投入。面對交叉工作面帶來的干擾,精準制定施工方案,持續優化技術措施,確保工程按時高質量交付。”
截至目前,渝昆高鐵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97%,橋隧施工完成超90%,路基、橋梁、隧道等站前主體工程已基本成型,整個工程建設全面進入“沖刺模式”。
渝昆高鐵作為云南省內首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是連接滇、貴、川、渝等省市的重要交通干線,也是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通往東盟的重要通道。全線建成通車后,重慶至昆明的行車時間將大幅壓縮,對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具有積極影響。
來源/云南日報 云視新聞七彩云 昆滇經濟 張雯 尹永權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何淑倩格 編輯/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