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端午節,牢記“吃三食,做三事”,老傳統并非迷信!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端午節就要來臨了,端午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受到了不少人的重視和關注,如果對端午節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端午節從開始至今已經存在了差不多2000多年的時間,按照老祖宗的傳統,端午節來臨之際,要吃三食,做三事,只有這樣才能平平安安的度過端午。
一、端午吃三食
1、吃五黃
很多地區都有端午節吃五黃的說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因為端午節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盛的階段,也是五毒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為避免被毒蟲侵害,老百姓們便想出了著吃五黃的辦法。所謂的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咸鴨蛋,雄黃酒,有些地區在五黃食物的選擇上,也會有一些輕微變動。
2、吃粽子
粽子絕對算得上是端午節的代表性食物了,以前人們都是自己動手進行粽子制作,只需提前準備幾片粽葉,一小把糯米再加上各種輔料就可以了。由于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所以制作出來的粽子口味也會有所差異,雖然口味多種多樣,但并不影響人們對粽子的喜愛,畢竟粽子可是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3、吃時令
除了以上這些東西之外,端午節還會吃一些時令食品,由于每個地方風俗不同,所以在時令食品選擇上也會有所差異。就比如江西地區,他們會在端午節當天吃紅色茶葉蛋,寓意著往后所有事情都能順順利利,紅紅火火,而在吉林延邊地區,則會吃打糕來慶祝端午,打糕的口感甜糯無比,寓意著生活能甜甜蜜蜜。
二、端午做三事
1、劃龍舟
說到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習俗,莫過于劃龍舟了,傳說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河自盡,老百姓為了讓屈原的尸體打撈上來,便紛紛劃著船槳來到河里,為了更好的驅趕河內魚兒,避免他們啃食屈原的尸體,老百姓還特意將船的模樣做成了龍頭。隨著時間流逝,劃龍舟也演變成了一種競賽形式,每當端午節來臨人們就會聚到一起進行龍舟比賽,這也讓端午的氛圍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2、帶五彩繩
在端午來臨前,很多人都會在手腕處系上一條五彩繩,千萬別小看這個五彩繩,在民間,它又被稱之為“長壽線”,可以起到驅邪避災,保佑平安的作用。之所以會這么說,就是因為在傳統觀念中,五彩繩的五個顏色分別代表著東南西北中五方神力,將著五方神力積聚一個人身上就能起到庇佑的作用。此外還是要提醒大家五彩繩千萬不能隨意扔掉,而是要在端午節后的第1個雨天摘下并丟入河里。
3、懸掛艾草
端午前后正是蛇蟲鼠蟻大肆繁衍的時節,一旦遭受侵害就可能會引發瘟疫疾病,由于古代醫療條件并不是那么發達,若不小心感染疾病可能會因此喪命。為維持身體健康,老百姓們便想出了用艾草來驅趕蛇蟲鼠蟻,只需將新鮮艾草插在門楣處就可以了,艾草能散發出一股特殊的味道,蛇蟲鼠蟻聞到這種味道就會四散奔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