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市衛生健康委、市愛衛辦聯合主辦,市健康促進中心承辦,健康云協辦的“科普點亮健康上海——第三屆上海市健康科普引領展示活動暨新時代健康科普大賽發布典禮”舉行。
此次活動共產生健康科普作品、健康科普品牌、健康科普管理、健康科普人物等四大類226個項目,網絡傳播量超過30億次。這標志著上海在完善健康科普激勵機制上又邁出一大步,讓更多市民擁有健康獲得感?,F場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范先群“上海健康科普特別貢獻人物”稱號。
市愛衛辦副主任、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介紹,本次活動呈現四大亮點:一是“大咖”云集,群星閃耀。有更多院士、院長、著名專家投身健康科普;二是新人輩出,近悅遠來。此次獲得“健康科普新銳人物”的共有15人,他們是適應互聯網生態、對健康科普充滿熱情、富有才華的青年才??;三是海派科普,百花齊放。此次獲得健康科普作品獎的共有128件優秀作品,圖文類、音視頻類、圖書類、舞臺表演類作品都有全方位提升;四是體系完善,保障完備。健康科普引領展示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得益于本市近年來通過法制保障、項目推進、人才支撐、網絡健全、活動引領,努力構建健康科普工作體系,探索形成與臨床醫療、疾病防控相輔相成的衛生健康第三大供給系統。
上海教育電視臺節目中心副主任、主持人周荃對獲獎作品進行點評時表示,這些作品真正有藝術表現力。她說,《畫上休止符——了解強迫癥患者的診室世界》等作品從以往偏向純知識性傳播轉向審美性傳播,重塑科學知識的表達方式,更重新定義公眾與健康信息的互動關系;圖書《農民畫健康》《睡眠健康日歷》《藥食本草》等,既傳承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延續江南文化中致用與審美統一的傳統,這些作品可以為全球城市健康傳播提供范式樣本。
上海健康科普工作秉承創新精神,重視首發效應,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上海經驗與上海范式。今年3月,上海發布全國首個《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讓醫務人員充分釋放科普生產力,創作更多優質、創新的健康科普作品。4月,本市推出“上海健康播報”品牌,集中全市優質醫療和公共衛生資源,根據時令節氣、健康主題日和節假日等安排,彰顯科普的權威性、時效性、季節性、專題性,讓健康科普實現“常聽、常看、常學、常新”。
市愛衛辦主任、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陸韜宏表示,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是創新發展的兩翼。要以技術創新為健康促進賦能增效,讓健康服務更精準,建立智能化健康科普內容生產體系,并利用隨申辦、健康云等平臺的健康畫像開展精準推送,為群眾提供動態化、個性化健康指導服務,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市民健康促進動能。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周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