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5月21日,我們迎來夏季第二個節氣——小滿。
此時,夏意漸濃,雨水豐沛,
自然界陽氣開始充實,達到“小滿”的狀態。
但因溫熱挾濕的氣候特點,
人體的陽氣也容易受損,
體內濕氣會增加,情緒也會更加煩躁。
小滿養生重在“防濕熱、健脾胃”。
如何順應節氣調養?
這份中醫養生指南請收好!
01
小滿氣候特點
與中醫養生原則
“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此時北方麥粒漸滿,南方雨水充沛,濕氣與暑熱交織,人體易出現“濕熱困脾”之癥:
- 頭身困重、四肢乏力
- 口黏口苦、食欲下降
- 皮膚濕疹、痤瘡頻發
中醫建議: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養生核心,兼顧養心、防暑。
02
飲食調理:
吃“苦”嘗“鮮”,健脾祛濕
苦味入心,清熱解暑
夏為暑熱,夏季歸于五臟屬心,適宜清補。
苦瓜、蓮子心、綠豆等食物可清心火、解暑熱,但脾胃虛寒者適量。
推薦食療:綠豆排骨湯、百合蓮子羹。
祛濕健脾,首選“三豆”
赤小豆、薏苡仁(炒制更溫和)、白扁豆搭配煮粥。
忌貪涼,護脾胃
冷飲、冰西瓜易傷脾陽,引發腹瀉,不宜多吃。
03
起居調適:
順應陽氣,防潮防暑
小滿起居,睡個午覺
小滿時節睡好子午覺,有助于護陽養陰,使體內陰陽平衡。
小滿著裝,適時調整
小滿天氣較為悶熱,長期處于寒涼的空調環境中易損傷人體陽氣,尤其是汗出濕衣,更容易讓寒氣乘虛而入,引發感冒。
小滿運動,適當出汗
晨起或傍晚打八段錦、散步,忌過度鍛煉、帶病健身,避免正氣損耗,不利于養生。
04
穴位保健
足三里: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每日按揉3分鐘,增強脾胃運化能力。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按壓至酸脹感,可助排濕氣。
小滿,是收獲的前奏,也是養生的關鍵。“小得盈滿,知足常安”,用中醫智慧調和身心,靜候盛夏的豐饒!
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地址:成都市溫江區萬花街248號
成都市溫江區永惠路5號(紅橋健康驛站)
咨詢電話: 028-82789609 82783803
來源: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