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媽占C位,大爺跟著舞”的場景,如今已演變為“三代同框”——穿潮牌運動鞋的“90后”、中年阿姨與老一輩一同隨著節奏律動——
傍晚六點剛過,吃過晚飯的王亮走出地鐵站,徑直前往哈西萬達廣場。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里,他將與上百名年輕伙伴一起揮灑汗水、釋放壓力……隨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哈西萬達廣場1號門前逐漸聚集起一個龐大的方陣,人群隨著《科目三》靈動而略帶魔性的節奏盡情舞動。
如今,冰城廣場舞的主角已不再只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80后”、“90后”乃至“00后”的身影也越來越多。這場由年輕人主導的“廣場舞破圈行動”,正通過現場互動、短視頻社交、直播等多種形式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描繪出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新圖景。
從“大媽C位”到“三代同框”:廣場舞的年齡重構
“幾個月前,我在哈西逛街時偶然看到一群年輕人跳廣場舞,當時就忍不住加入其中。”“80后”的王亮從事運輸行業,平時鮮少有機會運動。這次偶然的邂逅讓他成為廣場舞的忠實粉絲,“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沒想到已經瘦了好幾斤!”
通過王亮的介紹,記者見到了廣場舞的組織者“紅姐”。作為這群年輕人的“大姐大”,紅姐告訴記者,她住在哈西萬達廣場附近,七八年前就開始在這里跳廣場舞。彼時參與者以老年人為主,年輕人寥寥無幾。如今,僅哈西萬達廣場1號門一處,每天就有數百名年輕人加入舞蹈方陣。
“不需要報名,更不用繳費,只要音樂響起,大家隨時可以加入。”紅姐說,作為組織者,她其實無需刻意召集——音樂就是最好的集結號,年輕人會自發融入舞動的隊伍。
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在革新街,傳統的八步舞節奏被加快,同時融入街舞元素,吸引了上百人參與,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記者走訪道里、香坊、南崗等多個區域發現,“80后”、“90后”正成為廣場舞的新生力量。
“隊伍里也有老年人,但他們多在中間位置,年輕人更活躍,喜歡站在前排和外圍。”紅姐描述著有趣的變化,曾經“大媽占C位,大爺跟著舞”的場景,如今已演變為“三代同框”——穿潮牌運動鞋的“90后”、大學生與穿休閑裝的中年阿姨共舞,而老一輩舞者則自然地融入這片青春的海洋。
從“躺平”到“舞動”:解鎖健康生活新方式
“相比健身房年卡,廣場舞更經濟實惠,效果也不錯。”“90后”的曉雪坦言,自己曾經辦理的健身卡使用率極低,反倒是廣場舞讓她堅持下來,成功減重。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廣場舞以其低門檻、零成本,且在 “家門口” 就能參與,成為年輕人追求健康的新選擇。“80后”的爽爽雖已年過四十,但作為廣場舞達人和領舞者,其青春活力的外表常讓人誤以為是20出頭的少女。她認為,這與其酷愛運動、堅持跳舞密不可分。
對年輕人而言,
廣場舞不僅是健身方式,
更是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
“以前下班就躺著刷手機,現在成了廣場舞短視頻里的一員。”今年30歲出頭的周毅從事銷售工作。他告訴記者,職場各項考核以及生活中的壓力,有一段時間睡眠質量差,后來加入了廣場舞方陣,每天跳一跳,晚上睡得很香。
年輕人參與的廣場舞在動作和音樂上,與以往老年人為主的廣場舞也有很大不同——其融合現代舞、爵士舞等元素,節奏更動感,風格更具活力,同時保留了簡單易學的特點。“新手站在后排模仿幾天就能跟上。”紅姐介紹著她的編舞原則。
作為“哈西颯舞團”的編舞者,爽爽向記者分享了她的創作心得:會在各大平臺搜索最新的廣場舞視頻,同時用音樂軟件聽節奏感強的熱門舞曲。看到喜歡的動作就立即收藏,“把這些時尚元素和經典動作重新編排,配上合適的音樂多加磨合,就形成了這些既有新鮮感又容易上手的廣場舞。”
互聯網賦能:廣場舞催生社交新生態
在哈西萬達廣場,除了紅姐的團隊,“哈西颯舞團”同樣人氣頗高——每天夜幕降臨后,在哈西萬達廣場2號門前,這群舞動的年輕人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領舞者爽爽告訴記者,團隊最初只有幾人,如今核心成員已達二三十名。其青春動感的舞步也在互聯網上吸引了大批粉絲,甚至有河北的粉絲專程前來觀摩。
當前的廣場舞已進入直播和短視頻時代。記者了解到,哈市多個人氣高的年輕人廣場舞團隊都有專門的直播小組。這些免費提供的直播服務,實現了舞者、拍攝者和觀眾的三方互動。
通過社交媒體,一些廣場舞達人積累了可觀的粉絲量。爽爽在抖音平臺就擁有7.5萬粉絲。一些專門直播廣場舞的達人同樣獲得了不錯的流量數據。這種新潮的廣場舞生態,不僅為參與者提供了健身平臺,還助推了自媒體創業——吸粉、帶貨、探店等新型業態應運而生。相應商圈也跟著“粘光”。以哈西萬達廣場為例,高峰期僅1號門就有三四百人共舞,加上圍觀群眾,顯著帶動了商圈人氣。
不過,對于更多年輕人來說,廣場舞還成為找到“同類”的社交手段。互聯網的傳播效應讓屏幕前的粉絲與廣場舞參與者之間,可能僅隔著一張地鐵票的距離。主角與粉絲的界限可以瞬間被打破,從陌生人到同伴,也許只在一曲之間。采訪中,很多年輕人都是通過觀看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加入廣場舞大軍的,“大家一起運動,有種興趣大集體的感覺”。
隨著年輕人的加入,曾經的“老年社交場”也正蛻變為跨代際的交流平臺。
“‘00后’教我們腰部發力,我們教他們保持隊形。”61歲的趙阿姨笑著說。這種互動催生了獨特的“混搭美學”:老年人學會了韓舞的wave動作,年輕人則在經典曲目中融入定格pose。
當廣場舞突破年齡、地域界限,它已從單純的娛樂活動,成為具有公共文化屬性的“社區文化新現象”。正如一位“95后”所言:“我們不是在跳舞,而是在重構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無論寒冬酷暑,不同年齡的人們通過舞蹈產生共鳴,這或許正是冰城獻給全民健身時代的最佳答案。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霍亮 文/攝/視頻
編輯:劉奕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