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道南在講述中國發展前向韓國觀眾提出的忠告。從2003年到現在,韓國對華好感度長期在10%左右徘徊,甚至比對日好感度還低。這背后是韓國媒體幾十年如一日的負面報道,比如把霧霾全算在中國頭上,歪曲奧運火炬傳遞沖突,硬生生把中國塑造成“落后、污染”的刻板印象。更離譜的是,他們連孔子、端午節都要爭,這種文化碰瓷讓中國民眾很反感。
再看中國青年為啥“看不到”韓國。20年前,韓流橫掃中國,韓劇、K-pop、整容術風光無限,年輕人張口閉口都是“歐巴”。但現在呢?中國青年的偶像變成了華為、比亞迪的工程師,討論的是如何超越特斯拉、SpaceX。
韓國引以為傲的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0%跌到2024年的0.8%,反倒是小米、OPPO在韓國街頭隨處可見。連韓國教授金道南都承認,中國青年的夢想不再是“成為韓國那樣”,而是“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
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實力的全面超越。韓國人還沉浸在“三明治理論”里(夾在中日之間),但中國GDP已經是韓國的9倍,高鐵里程占全球60%,5G基站數量是韓國的10倍。
更關鍵的是,中國青年的自信起來了。以前去韓國整容是潮流,現在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是韓國的3倍;以前追韓國明星,現在李子柒的短視頻在YouTube上播放量是韓國頂流的5倍。
不過,這種現象也給韓國敲響了警鐘。金道南教授的話其實是在提醒韓國:如果繼續沉迷于“優越感”,不調整對華認知,最終只會被時代拋棄。畢竟,當中國青年連韓國總統是誰都不關心時,韓國在他們眼中真的就只是“路過的風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