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高彥均 通訊員 曹萌/文圖
匯智凝心育新枝,英語教研正當時。為深入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搭建教師專業成長平臺,5月20日,管城區小學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展示活動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外國語牧歌小學圓滿舉行。全區小學英語教師齊聚一堂,共赴這場融合創新的教學盛宴。
課例觀摩·多維課堂展魅力
上半場的課堂展示環節,幾位教師以不同主題為切入點,巧妙融合多學科知識,呈現了五節精彩紛呈的跨學科課例:春曉小學董沖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課程《Unit5 The colourful world》,以美術館為大情境,“色彩”為主線,巧妙串聯美術、科學知識。學生在繽紛場景中,感受語言與藝術、科學及生活的緊密聯結,師生共同打造出跨學科的生動課堂。外國語牧歌小學劉萌老師執教的四年級課程《Unit 5 My clothes》,以環保為主題,融合美術與勞動教育。課堂創設“環保時裝秀”情境,學生在設計制作服飾中運用語言,于趣味實踐中感受服飾美學,更在材料改造中體悟環保意義,實現跨學科素養的自然生長。外國語小學單文蝶老師執教的五年級課程《Unit4 What can you do?》,從課本趣味故事展開,將英語與道法教育、勞動實踐等深度融合,根據生活中的真實場景設計引導,使學生在認知問題、解決問題和語言運用等方面得到了多維發展,彰顯跨學科教學的實踐張力。創新街小學楊藝老師執教的五年級課程《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以四季景色為脈絡,立足學生生活的城市,融合自然科學與文學小詩,讓學生在詩歌創編中實現語言與認知的雙向提升,構建起充滿人文溫度的跨學科課堂。外國語牧歌小學的代賽慧老師執教的六年級課程《Unit4 Then and now》,以“鄭州地鐵變遷”為跨學科任務,融合歷史、地理等學科,嵌入AI輔助分析。通過小組協作、跨學科探究等方式,將語言運用與素養培養貫穿全程,彰顯跨學科教學創新。
課堂上,教師們打破學科壁壘,以問題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深度學習,贏得現場觀摩教師的頻頻點贊。
講座賦能·經驗分享促成長
下半場的專題講座環節,外國語牧歌小學副校長邵會娜和外國語小學副校長馬東方帶來了跨學科教學實踐的深度分享:
邵校長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立體化研究路徑構建》為題,緊密結合我校課程實例,從教育改革浪潮下的新挑戰切入,先夯實理論基礎,為跨學科主題學習筑牢起步基石;再深入剖析實踐研究中策略的精研與推進方法;最后以實施成效為鏡,既展現成長足跡,又勾勒未來圖景。邵校長的分享為一線教師破解教學困惑提供了新思路,讓大家對跨學科教學的探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與更深的思考。
馬校長則帶來《讓學生創造著長大——原味英語“三四五”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模式》主題講座,他圍繞跨學科項目學習,從國內外背景切入,剖析現實需要,探索實施路徑,并以外國語小學的經典課程為例,詳細解讀了原味英語“三四五”跨學科項目學習模式,為教師開展跨學科英語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助力學生在創新學習中激發創造力,實現全面發展。
活動最后,管城回族區英語教研員崔吉娟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崔老師圍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核心問題提出深刻見解。她強調教師必須基于學情精準“雙線并進”——既要發揮語言工具性,用跨學科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又要挖掘人文性,在主題實踐中培養思維品質。面對改革壓力,崔老師鼓勵教師“抱團成長”:從單打獨斗轉向教研組共研共享,用團隊智慧打磨案例;既要深耕英語學科內核,也要主動拓展跨領域知識儲備。最后,她將這場探索比作“一場靜待花開的旅程”,號召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用扎實行動澆灌課堂,讓跨學科學習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
以研促教共成長,學科融合繪新篇。此次跨學科主題教學展示活動,既是一次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理念與實踐的深度碰撞。未來,管城區小學英語教師將繼續以新課標為指引,在跨學科教學的道路上勇于探索,讓學科融合之花在課堂綻放,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賦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