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繞黛的山影下,古韻流淌的姚江水滋養出一方文化沃土 ——浙江余姚。
這座千年古城不僅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驛站,更是一座行走的非遺活態博物館,藏著 7000 年歷史的深厚底蘊,美食與非遺遍布,氛圍安逸,簡直是出游的絕佳之選!
交通與住宿指南
- 交通
:乘坐高鐵至余姚北站即可抵達。
- 住宿
:若喜愛安靜,可選擇中村的民宿;若偏好熱鬧,住在市內城區更佳,逛街十分方便。
陽明古鎮
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歪歪扭扭地延伸至古鎮深處。兩邊的老木樓擠擠挨挨,褪了漆的木招牌上,古舊的字跡仿佛還透著當年的繁華神氣。
天剛蒙蒙亮,街角餛飩攤的竹梆子便 “篤篤” 敲起,老江橋飯店卸下門板,酒糟香與霉干菜燜肉的香氣撲鼻而來。梁弄大糕鋪的蒸籠摞得比人還高,白茫茫的熱氣中,老板娘紅撲撲的臉若隱若現。
最讓人垂涎的是云樓生煎,鐵鍋里金黃的油泡 “滋滋” 作響,和屋檐下的銅鈴聲相互應和。這些聲響混著晨霧在麻石街上彌漫,將有著四百年歷史的老鎮子慢慢喚醒。
非遺體驗館
位于府前路歷史街 142 號的陽明古鎮匠擬館,是感受非遺文化的好去處。在這里,你可以參與非遺課堂,體驗手工制作的樂趣,深入了解當地的非遺文化。
中村
村中的溪水清澈見底,能清晰數清河底的鵝卵石。在水淺處,剛沒過腳踝的碧波中,青苔斑駁的白云橋拱起脊背,藤蔓從石縫里垂下來,輕輕觸碰著水面,畫出一圈圈漣漪。
橋頂青石板上,深淺不一的凹痕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往東百步的廊橋熱鬧非凡,竹躺椅上搖著蒲扇的老人用土話嘮著收成,木梁上還晾著昨夜捕蝦的竹簍。
溪畔那株八百歲的香樟,堪稱真正的 “活神仙”,盤根錯節的樹根如同龍爪般扣進石縫。最妙的是落日時分,整條溪流被染成琥珀色,站在廊橋上,能看見銀鱗魚從倒映的晚霞中穿梭而過,驚碎了滿溪的金光。
上王崗古道
四明山深處隱藏著一條 “會呼吸” 的古道。溪水浸透的青石板上,石縫里鉆出的蕨草仿佛還沾著前朝的露水。
踩著水花向山里走去,忽見竹海翻起層層綠浪,石階上厚厚的青苔如同鋪了一層軟墊,整個山澗都沉浸在涼絲絲的水汽之中。
雨后的古道更為靈秀,白霧在林間織成水簾,石階上漫著山泉,一腳踩下去,能濺起半尺高的水花。約三里長的溪道,水聲時而在左,時而在右。
濕漉漉的空氣中,朽木香混合著野蘭的清氣,直往肺里鉆,蟬鳴被水聲洗得格外透亮,這里就像是藏在深山的天然冷庫,夏天充滿了翡翠般的清涼。
湖水杉濕地
上千棵水杉整齊地站立在淺水中,樹根被泡得發紅,羽毛似的葉子在頭頂搭起綠色的棚子。白鷺貼著水面飛過,翅膀尖劃開波紋,驚得小魚急忙往浮萍底下鉆。
天剛亮時,霧氣像棉紗一樣纏在樹腰上,樹影子倒映在如鏡子般的湖面上,真假難辨。
等到太陽升高,光斑透過樹葉灑在漂滿浮萍的水面,船夫用竹竿一撐船,整個樹林子都隨著水波紋輕輕搖晃。
不可錯過的
余姚美食
- 街頭煙火味
:外酥里嫩的臭豆腐牛蛙、香氣撲鼻的煲仔飯、風味獨特的生腌熟醉、暖身又愜意的打邊爐,每一樣都讓人食欲大增。
- 特色鮮味
:海腸撈飯更是不能錯過,鮮嫩的海腸與米飯搭配,鮮得掉牙,讓人回味無窮。
余姚,這座被時光溫柔以待的小城,既有千年歷史的厚重底蘊,又有現世的安逸閑適。漫步古街小巷,品嘗特色美食,感受非遺魅力,在山水之間尋得一方寧靜,便是最愜意的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