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汽車·案例參考:“端到端智能駕駛,我用的是這個模式行駛”葛先生說,“但是在行駛過程中,前方小貨車突然變道,智駕沒有任何反應,也沒有規避變道的車輛,直接就撞上去了。撞上去之后間隔30秒,后面車就追尾了,整體是報廢的狀態。”
這一幕,發生在今年1月11日夜間。當時,葛先生這輛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Max,買回來還不到一個月,就在高速公路上智駕時出了事。
所幸,葛先生并無大礙,只是車上的妻子被撞成輕微腦震蕩,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然后又休養了很長時間。由于事故是另外兩輛車變道和追尾造成,葛先生無責,他獲得了29.9萬元的賠償,基本上相當于原車價。
一周之后,他又在小米汽車APP上果斷地訂購了一輛同款新車,似乎這場驚險車禍,并沒有改變他對小米汽車的喜愛。他更像一個鐵桿米粉。
車主:葛先生
事故中被撞報廢的小米SU7
但這次下單后,還沒等到提車,他突然反悔了,不想要這個車了。哪怕交付的5000元定金沒有了,他也在所不惜。葛先生說:
“沒了就沒了,也比有安全隱患好一點。安徽高速三個大學生那件事情,因為我當時看新聞,他們是沒有激光雷達的車型。我想我的車是帶激光雷達的,在撞車的時候也沒有規避沒有提醒,AEB也沒有觸發,也沒有規避動作,就撞上去了,對安全這塊產生了很大的懷疑”。
葛先生180度大反轉,原來是對小米汽車的智駕不放心了,感到害怕了。
同時,葛先生還回想了自己先前20多天的用車經歷,也覺得不太對勁:
“小米智駕的邏輯不對。它在紅綠燈路口停在直行車道,然后再實線變道到最右面,高架導流口不是有障礙物嗎,比如有錐桶什么,小米智駕會直接撞錐桶,如果你人為不干預,直接就撞上了”。
夢醒之后的葛先生,質疑道:
“為什么過度營銷,讓我們消費者相信這套系統比較靠譜,但是等我們實際使用,這套系統簡直就是一塌糊涂”。
另外,葛先生還多次聯系小米客服,試圖搞清智駕失靈的原因,一直未得到反饋。新車出了這么大事故,居然想知情都難,這也讓葛先生非常生氣。他憤而向媒體投訴和求助,同時將自己的遭遇通過媒體公之于眾。但媒體出面后,小米客服卻以葛先生的事故車目前并非葛先生所有,可能涉及當前用戶隱私,而拒絕提供之前數據。
葛先生的遭遇,可以說是一個鐵桿米粉覺醒的典型案例。哪怕他購買的第一輛小米SU7 Max在智駕時慘遭嚴重車禍,他還是繼續選擇了小米汽車。直到3個花季女孩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慘死事件,他才突然驚醒。而覺醒的力量,是無窮的,他開始仔細重新審視小米汽車,并決定放棄和向媒體曝光。雖然他智駕失靈的真相目前還是個謎,他連基本的知情權都被剝奪了,但他的遭遇仍能給廣大汽車消費者帶來參考。
那么小米汽車的智駕技術究竟如何?小米汽車曾經顯得很高大上的發布會和直播,究竟有沒有誤導消費者?小米汽車有沒有尊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努力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小米汽車掌門人雷軍的滿臉真誠,與小米汽車的實際行動有沒有明顯差距?相信大家從葛先生的遭遇中,也能夠有所認識并做出自己的判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