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日前,英國外交大臣拉米訪問巴基斯坦,目標是通過外交斡旋確保印巴停火長期持續。這是英國高調“回歸亞太”的一種表現,也凸顯了近年來英國對外戰略發生的重大變化。
早在特雷莎·梅政府和約翰遜政府時期,英國就開始大膽設想“全球英國”戰略,并于2021年出臺一項綜合性戰略評估報告,明確宣布了英國的“印太傾斜”政策。基于自身實力和國際局勢變化,蘇納克政府在2023年又對這項戰略進行再評估,認為英國的戰略重心依然在歐洲而非“印太地區”,但這并不意味著英國放棄重新介入亞太事務的想法。
南亞地區是英國在“印太”區域政策的重點。作為該區域的前殖民宗主國,英國直接塑造了當前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當數20世紀40年代末的“印巴分治”方案。在這之后,英國表面上對南亞長期奉行“不干涉”政策,不僅因為分治方案造成的地緣亂局已定,還因其自身希望擺脫“殖民帝國主義”的惡名。但實際上,英國一直試圖通過將印巴納入英聯邦體系,并利用其在南亞的所謂“政治遺產”,強化其在后殖民時代對南亞事務的影響力。
長期以來,印度因其被殖民歷史、人口和經濟體量備受英國重視,已成為英國推動其在亞太地區戰略的“支點”國家。去年斯塔默政府上臺沒多久,外交大臣拉米就訪問印度,推動重啟和強化英印伙伴關系;今年5月6日,英國還與印度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相反,英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不如英印關系密切。拉米本月與巴外長的會晤,是2021年以來雙方外事負責人的首次會晤。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巴基斯坦在英國南亞政策中的位置明顯不如印度。
然而,新一輪的印巴沖突已對英國的南亞政策產生沖擊。英國政府可能將重新審視其對印巴的態度。過去英國在印巴之間更重視印度,經此一役,英國可能不得不在印巴之間加以平衡,巴基斯坦在英國外交中的地位或許將顯著上升。此外,英國或許還將加大對南亞地區的政治和外交干預。但英國依然面臨硬實力不足的困境,即英國的經濟能力和綜合國力不足以支持其在南亞或亞太地區扮演“一錘定音者”的角色。因此,英國“印太”政策的實施,就必須借助美國的“勢”。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5月10日印巴同意停火是“美國斡旋”的功勞時,英國也不甘示弱,沿著印巴停火的方向進一步推動,于是有了拉米5月16日對巴基斯坦的訪問。拉米在伊斯蘭堡的講話并無新意,其對恐怖主義的強烈譴責只是英國慣用的外交術語。可以說,拉米訪巴或許是想沾美國的“光”,與美國“利益均沾”,并為英國贏取國際聲譽。
英國要深度介入南亞局勢,勢必將面臨巨大挑戰。首先,印巴目前均未將英國視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硬實力相對較弱的英國,很難成為印巴矛盾的真正調解者。其次,英國是印巴矛盾的始作俑者,英國過去的離岸平衡策略已經失效,且暫時沒法提出另一套完善的南亞戰略。最后,英國的“印太傾斜”戰略無論是從短期還是從長期看,實施的難度都非常大。雖然面臨各種困難,但不排除英國工黨政府“迎難而上”的可能。斯塔默政府即將在今年上半年出臺一項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以對英國的戰略防御進行評估,本次印巴沖突有可能成為英國深度介入該地區方案的現實依據。
當前,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已從本土啟程,前往“印太”地區進行訪問或執行任務,南亞則是其訪問的重點區域。英國一直宣稱自己是一支“向善”的力量,但卻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得相反,這不符合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行為標準。斯塔默政府需要改變的不只是英國外交政策的手段,更是要徹底反思英國長期以來對外政策的底層邏輯,擺脫權力平衡、干涉主義等陳舊思維。(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員、歐盟研究中心特聘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