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于2025年11月在粵港澳三地舉行。這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推動全民健身、促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在十五運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推出“十五運365天365人”專欄,聚焦運動員、企業家、專家學者、體育愛好者及社會公眾的全運故事與全運期待,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十五運,生動呈現我國體育精神、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朱治宣 廣州報道
作為長期研究粵港澳區域協同與國家重大戰略的專家,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近期圍繞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展開系列研究,著眼賽事背后的風險防控機制、制度創新路徑與產業發展機遇,為十五運會的籌辦與區域協同提供智庫支持。
在日前舉辦的“活力灣區?新彩廣州?共謀全運”研討會上,張光南受聘為十五運會特聘專家,并發表主旨觀點,深度闡釋了體育賽事與國家戰略聯動的三重邏輯。
一是體現國家高度,制度協同與人心互通。“港珠澳大橋是硬聯通,全運會是軟聯通。” 張光南認為,十五運會不僅是體育賽事,更是推動粵港澳治理體系對接、公共服務協同、標準融合的制度平臺,是“規則共建、民心共融”的國家戰略體現。
二是拓寬產業廣度,從賽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張光南提出,十五運會不僅要“辦得好”,更要“帶得動”。通過賽事帶動體育、文旅、健康、科技等優勢產業聯動,十五運會將成為“體育+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灣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是提升城市溫度,成為優質生活與灣區愿景的鏈接點。“體育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城市治理理念。”張光南強調,以全運為契機,粵港澳三地在社區運動空間、健康生活場景、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的協同,將有效提升城市溫度與居民幸福感。
張光南認為,這場賽事不僅是拼金牌,更是拼治理、拼機制、拼未來城市吸引力。他坦言,能夠作為專家親身參與到十五運會的籌辦與政策協同中,是研究者的榮譽,更是時代賦予的責任。不僅是參與研究,更在共同建構未來。
他表示,粵港澳協同籌辦十五運會,不僅是賽事協同,更是灣區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規則對接“軟聯通”和優質生活“心相通”,同時也是城市共建、制度協同與區域共識的一次集中演練,是灣區一體化發展與國家戰略走深、走實的關鍵窗口。
(海報設計:王冰、實習生張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