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苦梓。
市民發現的珍稀植物無葉美冠蘭。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在開展大鵬新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中確認此前在沿海山坡發現的一種植物為深圳新記錄植物——苦梓,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此外,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南山區累計調查記錄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達39種,包括仙湖蘇鐵、土沉香、黑臉琵鷺等珍稀物種,進一步完善了轄區生物多樣性本底數據庫。
沿海山坡發現苦梓天然林
2024年7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調查團隊在對大鵬半島海岸帶的山坡開展植物樣線調查時,注意到一株喬木的樹冠顯著伸出周邊灌叢,且已處于幼果期。觀察發現其葉對生,宿存花萼呈鐘狀,花冠兩側對稱且呈二唇形,初步推測該植物可能與唇形目植物存在一定的形態關聯,經過進一步的形態比對,最終確認該植物為苦梓。
調查團隊對該物種的生境進行勘察后發現,其生長于海岸山坡的巖石縫隙之中,主干不規則彎曲,未見移栽的修剪痕跡,樹冠內原生藤本植物橫跨,呈現出天然林的狀態,經確認,調查對象為野生種群。
自2022年起,大鵬新區以通山達海為思路,按全域五年一次的目標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截至2025年2月調查結果,大鵬新區已調查到的物種數有211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有120種,并發現新物種2種和深圳新記錄物種10種,調查成果為轄區生態保護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南山小區發現無葉美冠蘭
自2022年起,南山區啟動覆蓋全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范圍涵蓋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圳灣濕地、陽臺山森林公園、西麗水庫等重點生態區域;2024年新增了大沙河、桂灣公園等城市生態重要區域。截至目前,累計記錄維管植物150科521屬808種,其中野生維管植物134科429屬662種,包括被子植物114科390屬604種,蕨類植物19科37屬54種,裸子植物2科2屬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仙湖蘇鐵、二級保護植物土沉香、桫欏等8種。野生動物共5綱27目87科421種,其中哺乳綱包括5目8科8種,兩棲綱包括1目6科13種,爬行綱包括1目9科15種,鳥綱18目54科192種,昆蟲綱包括鱗翅目(蝶類)5科160種,蜻蜓目(蜻蜓)5科33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黃胸鹀等2種,二級保護動物豹貓、獼猴、蛇雕等27種。
南山區通過“巡查-反饋-整改”聯動機制,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減少人為活動對棲息地的干擾。例如在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生態修復和種群監測,獼猴數量穩定增長至1200余只;塘朗山桫欏谷內,337株桫欏形成穩定群落,被譽為“活化石的綠色家園”。此外,全區建成5所自然學校和8個環境教育基地,年均開展生態教育活動超百場,覆蓋市民10萬人次。
依托紅外相機、無人機巡護和AI物種識別技術,南山區構建了全域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連續三年在轄區重要生態區域利用紅外相機監測到豹貓、獼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標志著南山區生態系統健康度持續向好。2024年市民相繼在荔香公園、星海名城小區發現珍稀野生植物無葉美冠蘭,其獨特的形態和珍稀性引得市民紛紛前來“打卡”,專家表示,這是南山這座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的生動縮影。
采寫:南都記者 蔡宇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