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第25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進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新進程。
在邛崍,
龍門山的每一片葉子、
每一聲鳥鳴、每一朵花,
都在訴說著
人與自然共生的故事。
這里不僅是“自然科學寶庫”,
更是我們與萬物對話的窗口。
龍門山: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生命浮山”
邛崍,位于龍門山南段,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被譽為“自然科學寶庫”,也是成都市生物多樣性資源最為富足的區域之一。森林面積約10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49.31%,森林蓄積量450萬立方米。
這里記錄著:
2965種植物
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以及“植物界大熊貓”距瓣尾囊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6種。
775種動物
如野生大熊貓、川金絲猴、林麝、黑頸鶴等珍稀物種,其中烏雕、毛冠鹿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1種。
這些數字背后,是千萬年來自然演化的史詩,也是邛崍人守護青山綠水的堅持。
微觀視角:那些被新發現的“小生命”
邛崍作為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地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適宜的生長棲息環境。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一組海報帶你來認識
近年來邛崍的物種新發現
在邛崍,珍稀物種不斷被發現,生物多樣性魅力不斷得以彰顯。
人與自然的共生:從保護到共享
近年來,邛崍多措并舉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1
建立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和村級“一長兩員”制度,配備近千名管護人員,實現生物多樣性網格化管理。
2
發揮“林長辦+法院”“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作用,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3
劃定11.62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建成龍門山生物博覽園、科普教育基地和古樹公園等特色保護場景。
4
通過禁獵區劃定、主題宣傳和常態化巡護,強化源頭保護。
5
構建森林防火實訓基地和有害生物三級監測網絡,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邛崍的實踐告訴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也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行動: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
通過“六大生境”設計,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低山河谷到竹海密林的生態變遷。
自然研學:
天臺山螢火蟲微博館、科普教育基地吸引5萬余人次研學,孩子們在這里讀懂自然的語言。
市民參與:
花農、盆景大師龔國文將盆景藝術融入世園會,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證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可以共贏。
生物多樣性是邛崍的底色,
更是未來的根基。
保護它們,
就是守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在邛崍,
讓我們與自然,共生共榮。
知識多一點:
什么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于每年的5月22日。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定義為: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或多樣性,包括陸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間復雜的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分為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部分來源丨邛崍市規自局、成都公園城市
文案、編輯丨何婷 白羽 陳媚 季逸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